《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論述佛教般若思想的重要經典,也是禪宗的重要典籍之一。在現代比較流行的佛教經典中,《金剛經》以通俗易懂,涵義深刻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金剛經》是佛陀為常隨千二百五十人講說的經典。在本經中,佛陀特別為須菩提等諸大弟子講說了持誦、講說《金剛經》的諸種功德。經文中論說持誦、講說《金剛經》具有以下功德。
首先,受持、解說《金剛經》勝於七寶布施
持誦《金剛經》的功德與靈驗在《金剛經》第一品「無為福勝分」中,佛陀向須菩提等諸大弟子講說了受持本經,或者是受持經中的四句偈語,為別人講說這部經典或者只講說其中的偈語,這個人所得到的功德就遠遠勝於以恆河沙數的七寶布施的功德。經雲: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恆河是印度第一大河,也是印度人的母親河,恆河綿延數千公裡,其沙的數目不可勝數。在佛經中,佛陀常用恆河沙來比喻數目多得無法計數。在這段經文中,佛陀極言受持、為人講說經中四句偈的功德勝於恆河沙數目的七寶作布施供養。佛陀運用這樣的比喻能給人一種直觀形象的感覺。
佛陀在經中亦雲: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複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佛陀認為,受持、為人解說《金剛經》不僅勝於恆河沙數七寶布施,而且勝於以恆河沙數生命布施的功德。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當為了解救他人脫離險境,或是為了保護大眾的安全,個人不惜舍己為人,獻出自己的生命,很多人都難以從容的去做。能夠這樣做的人無疑是英雄,其功德也是很大的。而經中卻說,為人解說經中的哪怕四句偈語,其功德遠比以恆河沙數目的生命作布施的功德還要多。在本經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中,佛陀作了與前面相似的說教。經雲: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其次,持誦、解說《金剛經》可得天人供養
佛陀在經中告訴須菩提等弟子,如果有人能夠講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語,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會像供養佛陀和佛塔一樣來供養這個人。如果一個人能夠受持和讀誦《金剛經》,這個人所得的功德會更大。佛陀在第十二品「尊重政教分」中說:
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陀在本經中,還強調了本經的重要意義——《金剛經》所在的地方就意味著有佛的存在,從而把《金剛經》等同於佛。佛陀還因此要求佛弟子應當和尊重佛陀一樣來尊重這部《金剛經》。
文:張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