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明鏡,又如止水

心如明鏡,不可以塵之也;又如止水,不可以波之也。

正在流動的水,是無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靜止的水,卻像是一面鏡子,能夠虛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因此,所謂「明鏡止水」,就是形容能夠以寧靜坦誠的心情面對任何事物的一種心性境界。出典於「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莊子》

心體澄徹,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賞在麗日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遷就,少遷就則失從違之正;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菜根譚》

明代道士王一清的《道德經釋辭》中說「聖人之無為,乃是指其心”如明鏡止水,物至則照,物去則空,事物之來,一切循乎自然,順其理而應之,以輔萬物之自然,雖有為猶無為,故曰無為而無不為也。」。

對於茶,對於人生,這不正是我們去追求的境界嗎?

寧靜是一種規格很高的品質。莊子說: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意思是要對一個人作出判斷,觀其動不如視其靜。自古以來,心如止水、物己不驚、以不變應萬變等等說法,都表現了對寧靜心態的某種崇敬。

淨心用茶,靜心聽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鏡止水,如是而已。為題解。

萬般變化總由心,至誠行道貫古今,
百年光陰如流水,一世浮華似行雲。
明鏡止水以存心,泰山喬岳以立身,
青天白日以應事,光風霽月以待人。

明鏡止水:泰山喬岳以立身,明鏡止水以居心。青天白日以應事,光風霽月以待人。

聖賢之境:自古聖賢為人所景仰效法,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聖賢的境界,超然物外,而又不離世間人群。他們以宇宙自然修身養性之境,以高超的人格來感化世道人心,所以「聖賢之境」有四點:第一、泰山高崇以立身。第二、明鏡止水以居心。第三、青天白日以應事。第四、光風霽月以待人:聖賢待人,真摯誠懇,既不傲慢,也不懷成見,所謂「子四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不疑忌猜測,不堅持己見,不會不知變通,不會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聖賢的胸懷灑落,品格高潔,如光風霽月般,晴空朗照,萬裡無雲。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