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禪修開始時,我們通常都會認為「我在覺知」,我就是那個在覺知的人,那個覺知是某個屬於我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預設有一個叫做「我」的個體在覺知。但是,當我們開始進入禪修,安靜地、簡單地觀照這一點的時候,我們開始看到,我們無法真正找到一個在覺知的「我」。
所謂的「我在覺知」,這只是一個我們頭腦的假設而已,我們只是假設存在一個在覺知的「我」。當你向內看,尋找是誰在覺知,是甚麼在覺知的時候,你無法找到那個「它」,只會出現更多在「它」背後的覺知。
並不存在一個正在覺知的「我」。我們通過深入的觀照消減我們的身份。通過找到我們所不是的,從而將我們的身份從思想、感受、人格、自我、身體和頭腦中獨立出來,將我們的身份從我們經驗的外在因素那裡拉回到它的本性中。一旦我們碰到「我是那個在覺知的人」的基本假設,那麼我們馬上就會回到覺知本身,我們就這樣來觀照那個假設。當我們透過自身的體驗來觀照它時,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現,我們無法找到那個在覺知的人。那個在覺知的「我」在哪裡?正是在這樣一個時刻——在那個我們認識到無法找到一個擁有覺知的、叫做「我」的人的時刻——我們才恍然大悟,或許我們就是覺知本身。覺知不是某個我們擁有的東西。覺知事實上就是我們所是的。禪宗祖師有句話叫做「頭上安頭,騎驢找驢」,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對有些人,尤其是大部分人而言,這一點聽上去太不可思議了。這是因為我們太習慣於將自己認同於我們的思想、感受、信念、自我、身體和頭腦了。事實上,我們都被教育要認同於這些東西。但通過觀照,我們開始看到某個東西是先於思想、先於人格、先於信念而獨立的——它就是我們稱之為「覺知」的東西。通過這樣的觀照,我們頓悟到我們就是覺知本身。
這並不是說思想就不存在了,也不是說身體就不存在了。我們不是在否定自我、人格、信念或任何東西。
這不是在否定我們人性自身的這些外在因素。我們只是發現了我們的本性。身體、頭腦、信念和感受就像是覺知所穿的衣服,我們正在找出衣服裡面的是甚麼。你並不是你所想的,也不是你的信念、你的人格和你的自我。真正的你是除此之外的某個東西,某個內在的、在你的存在最核心處的東西。這才是佛法所說的「無我」。為了方便,我們把那個內在的東西稱為「覺知」(或「覺性」、「佛性」、「自性」、「真如」)。
這份領悟的重要性在於,覺知並非你所擁有的某個東西,也不是一件你需要訓練自己或學習才能學會如何做的事情。覺知事實上就是你所是的,也就是你存在的本性。覺知不僅是你所是的,也是每一個人所是的。這就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內在佛性,所以,佛陀才說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斷的修行,回歸圓滿的覺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