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與菩提心

很多人誤以為佛教和其他宗教並無區別,理由之一是它們都提倡善行,但是同樣一個善行,由於發心的差異,導致的結果也完全不同。有的人錯誤地認為佛教的菩提心就是世俗的善心,但是我可以肯定,它們非常不同。就像你可以說希拉裡是女人,但是你不能說女人是希拉裡。在這裡,認為善心就是菩提心就像說女人就是希拉裡一樣。

不可否認,擁有菩提心的人肯定擁有善心,但擁有善心的人卻未必擁有菩提心。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我知道有很多善良的人們,他們會為非洲難民捐款,會為流浪貓提供食物,會扶盲人老大媽過馬路。但不能說他們具有菩提心。

菩提心的特徵之一是平等,慈悲地對待每一個眾生(不只是人),而不只是那些你認為可憐需要幫助的人。

只是心存善意可能讓你做出一些利益他人行為,但是這些行為只是帶來短暫的利益。例如,你喂一只流浪貓,你只是暫時喂飽它,並不能解決它的根本問題。當然,我不是在說你不應該去喂流浪貓,我只是說,除了給貓提供食物,你還應該思考如何讓它成佛,如果你是大乘佛教徒的話。當然讓一只貓成佛是很難的事,需要智慧、善巧還有耐心,而不僅僅是一些維嘉貓糧。

擁有善心,你可能會為苦難而悲傷,你希望幫助那些受苦的人們並且身體力行,但這會讓你只是關心某些表面的苦難,而忽視另一種苦難的存在。例如很多人看到貧困山區衣不遮體的學生就會感到悲傷,但是看到開寶馬的女人就不會產生類似的感覺。

事實上,坐在寶馬車裡的人的苦並不一定比住在貧民窟裡的人要少,兩者雖然在受苦方式上存在差異,但受苦的程度不會因為你擁有寶馬而減輕。但是前者就很容易被忽略掉。例如特蕾莎修女可能就不會去關心比爾·蓋茨。我註意到,這位偉大的修女在接受諾貝爾獎的時候說到,她來接受這項獎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她把這這筆巨額獎金全部用來為窮人做事。這表明她的善行仍舊局限於某些範圍之內(當然這不是我們不隨喜的理由)。

4.-Mother-Teresa-

因為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每一個眾生都是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不管他是擁有資產上億的公司還是只擁有一只乞討的碗。因此只關心那些表面上貧困饑餓的人們是不夠的。當然我們依然應該贊嘆特蕾莎修女,因為很多自稱佛教徒的人並不關心貧民窟的人,他們只關心自己。善心當然是菩提心的基礎,但不是全部。

當我們不再只是關心那些貧窮的人們,而將關心的範疇進一步擴大,你會發現需要幫助的並不只是人類,很多動物比人類更加無助。相對於人類的弱勢群體,它們顯然更加弱勢。因為假如你要拆掉一些房子,至少會知會一下房子的主人(即使這位主人處於社會最底層),但是在你準備填平一條河的時候,你不會事先通知河裡的魚類。菩提心要求你把每一個眾生視為你曾經的親人,無論他是露宿街頭,還是住在高當小區,擁有幾個情人和帕傑羅跑車,還是一只非洲斑馬。每一個生命都在受苦。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