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人皆可一試,就是無論一個人懂不懂佛法的理論;無論一個人是何種文化背景、職業,甚至聰明才智等,皆可以用此方法自我實驗,使自己的人生更喜悅、輕松、自在。
也許有人會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故不分年齡、文化等,皆可修習佛法,但難道連不懂佛法理論的人也能修嗎?
不懂佛法的人可以修身念處的基礎法,只是他的修行因為未了解佛法的理論核心,僅能減輕苦惱到一個程度,而無法完全止息。佛法中有一些修習的方法,苦未能了解理論或未經老師指導,是不可以自己擅自一試的。因有若幹可能發生的危險性。學習者若僅是自我摸索,有可能走上歧途,或因方法不當而傷害身體。
但四念處不容易令人走上歧途,也不會傷害身體,因為它的原則是要人提高自己身體及心智的「自覺性」。它要修習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觀察自己身體、感受、內心及思想等方面所發生的一切現象,但不為一切現象迷惑而自在地生活著。無論是顯著的或不顯著的,因修行人的意志而發生或不因修行人的意志而發生的,內外一切和修行者有關的現象,佛皆經我們覺察到,且對其性質、程度了知清楚。
正因為四念處的原則是提高一個人的「自覺度」及「觀察敏銳度」,故並沒有甚麼危險性。因為人的自覺性越高,其生活中的危險性反而越小。例如有人行路時常精神渙散,心不在焉,發生車禍的可能性就很高。但其人如修了四念處,則行路時的「自覺性」提高了,心不在焉的不良習慣就可改善,危險性反而降低了。通常人可能面臨的一些人為因素而造成的危險,大半皆是因為頭腦不清楚或心靈敏銳度太低而產生的,而四念處正好提高人的敏銳度及使人頭腦清楚。
事實上人生中有所謂人的「自覺度」,只是一個事實,並不需要冠上佛學或任何學術宗教的帽子。無論佛有沒有說法,無論有沒有說四念處,這件事皆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也正因為四念處法門所依止的是人人本來皆有的「自覺力」,故它是一個不分宗教、種族、文化及宗派的自我訓練提升法,而不只是一個專屬於佛教徒、東方人或某一特定地域人們的東西。
有人的自覺能力較高,過著較中庸、自在的生活,比較不會為人生中種種事物迷惑而苦惱。相對地,有人就較「迷糊」,自覺度低,常常弄不清自己在做甚麼,而使自身陷入種種苦惱中。
甚至同一個人,其自覺能力往往也會隨不同的「緣」而有所不同。有人在事業上頭腦清楚,表現傑出,但在感情上卻一團糟。有人平常很冷靜,待人接物皆中節,但一遇到某一特殊的「事」或某一型態的「人」就六神無主,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了。這些正是佛教中所謂「眾生相」的另一面。



















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