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照自我,得心自在 常聞法師

煩惱就像熟睡的毒蛇,等著相應的因緣來喚醒它,當煩惱毒蛇醒來嘶嘶作勢,你會怎麼辦?

財、色、名、食、睡,是一般人最常見的五欲煩惱,小編尤其貪睡貪吃,本期《人生》「西洋僧」常聞法師分享自己調五欲的歷程,給了小編很大的信心,一起來看看法師如何從中觀照自我,得心自在。

■ 釋常聞(美國法鼓山象岡道場監院)

身為一個在漢傳佛教出家的外國僧人,經常有人問我:「出家後,最難調適的是什麼?」以我的經驗來說,修行主要是「心」的調整,即使有比較難調適之處,不要把它當作「難調」之事,一切用「平常心」來對待。

調和身心,是一輩子的修行。凡夫的煩惱習氣甚多,有的很明顯,已經讓自己受苦了;有的尚隱藏於內心深處,像正在睡覺的「煩惱毒蛇」,等著相應的因緣來觸碰牠,才會醒來。

有時,遇到某種情況,所產生的煩惱力量很大,一時很難調;有時,碰到同一種情形,雖然煩惱生起,但一下子就調回來。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我只曉得,必須一直用功下去,以「平等心」看待一切,按照當下的因緣來處理問題,適當地用方法對治,是最切實的心態。

調整作息從「睡眠」開始

以「睡眠」為例,出家前,我每天睡眠時間大約十個鐘頭,而且每逢週末時,不超過半夜十二點不睡,一直到隔天早上八點或十點鐘才起床。出家後,每天大約睡七個鐘頭,早睡早起,晚上最晚十點半就要安板,早上最晚五點鐘起床,再於午齋過後,稍微休息一下。

一開始,很不適應這樣的作息,每天早晨四點起床,頭腦一片渾然,感覺沒有充分休息;進入佛堂,跟隨大眾做八式動禪時,腦袋不清地擺動四肢;打坐時,於蒲團上打瞌睡,左右晃動;當聽到下座的引磬聲後,就保持盤著腿,整個人往前趴在地板上,動不了了。

白天的我總是非常睏,經常感到身體無力,心理、情緒都不好,容易生氣且不耐煩。

除了作息以外,同時要適應各種不同新生活的狀態,如環境、行為、語言、文化等。在身心疲憊而情緒波動的情況下,是很辛苦的。過了一、兩年,隨著各方面比較熟悉了,身心才開始適應出家的生活與作息。

直到現在,我對「早睡早起的作息」感到非常受用,讓我身心安定而健康。雖然我已適應這樣的作息好幾年,但有些時候,如外出弘法,無法隨眾時,自己可能會晚一點安板睡覺,利用時間多看點書,隔天睡到自然醒。不過,除非真的很累,需要多補充睡眠,否則,晚起等於沒有調好心――賴床的習氣仍然運作。這看似不算什麼大問題,但「懈怠」的力量還是留存著,應該要處理它。

我練習「調睡眠」的方法是,告訴自己,不掛念累不累,時間到了就趕快起床;不掛念有什麼事情尚未做完,時間到了就該適時睡覺。為了照顧別人的身心,自己的身心要先調好。
另外,我也會憶念清醒的好處,憶念早晚打坐的禪悅,發願改掉懈怠心,鼓勵自己要勇猛精進。這時,在我的腦海中,總會迴盪著聖嚴師父的一段話:「不怕累,不怕病,精進心會支持你的身體!」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