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握手的時候很專注,有些人握手的時候心不在焉,有些人左顧右盼,有些人談笑風生,有些人蜻蜓點水……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是「心」的延伸,「心」的具體化呈現。握手的瞬間,直接反映一個人的心境;若意念與行為分裂、不一致,生命能量便處於散失狀態。
覺醒的身心,立基於正念;身心的安定,來自於內外和諧。
如果放任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向外競逐色、聲、香、味、觸等享受,便易因貪著五欲而廣造惡業。心是生理機能的主宰。制心一處,即是禪修。十二因緣中的「觸、受、愛、取」,是切斷身語意三業輪迴的觀照處,六根、六塵、六識,則是修心入門的著力點。
例如,戶外禪是體驗走路與氣息融為一體,動中有靜的禪法。行走時,全身肌肉放鬆,重量落在足心,以湧泉為使力點,應用接觸地面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來運動身體。上身挺直,腰部鬆弛,臀部下墜,坐骨不晃動,只用大股骨的球狀關節來擺動大腿;腳掌平貼著地,手臂自然律動,胸部、腹部都放鬆。猶如氣功原理所謂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聖嚴法師說:要動心,但不要動煩惱心。煩惱熾盛的人,念念都是妄念,不知不覺地受貪、瞋、
癡、慢、疑與我見的支配。數息、隨息、讀誦、持戒、拜懺、念佛、持咒等修行方法,都是以更單純、更清淨的一種妄念,取代混雜、散亂、狂奔的妄想與念頭,使妄念漸漸統一,成為正念,再由統一的正念而至於無念。
◇資料來源:
《隨便想想》,《黑熊能入定嗎?》,《佛陀遺教》,《禪的生活》
【當下禪:放鬆‧覺醒‧轉念】禪修主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