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新解 【内附影視】

轉載:心經新解

用 [地球的佛學],來解釋「淨土」與「垢」、「色」與「空」、「感官」與「感知」乃至生死,是極易理解的,以此來解釋心經便不再是深奧莫測咒語,而通俗易懂的現代生態概念構成的生態自然常識,它說明了地球自然生態客觀利益規律與我們身心存在的重要關系。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若厄。

地球自然力生態自在時空規律(生態自在),是以地球自然力的生態凝聚,生態統一、生態智慧、生態能源等諸多生態自在功能規律為內容。

作為一個尋求覺悟者(菩薩)來講,當它觀察到地球自在自然力生態規律,並且與[地球自然力場生態時空能量整體]的生態功能一致,而覺悟時(生態般若),與地球生態智慧能量整體一致時,這時便能深刻地理解、體驗到(生態波羅密),各種物質及其構成的感官功能(五蘊),其本質都只是地球生態能量整體(生態空)的一部分。

只要每一個生命個體,能與地球生態能量整體(空)一致時,一切因物質感官原因構成的痛苦(苦厄),也就因地球生態能量整體的生態自洽生態調整功能而化解(生態之度)。

觀自在菩薩,觀自性佛之產生,是自己唯一菩薩。原本,菩薩就在每個個體,所以你們是不是原本就在這裡呢?為何叫『能量體匯聚』?因為原本你們的能量就是從大能量發展出來的,原本就在這。觀自在菩薩行深,就是你正在做般若波羅蜜多時。因為你正在行使正知正念你心中毫無雜問,毫無世間黑暗的力量怎麼可能會有疑念呢!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是讓你回到你原本自性佛的一面,後面講的「照見五蘊皆空…無生滅無垢淨……」,所有談的,都是你們人的感知過程,就是我們人生所帶來會有的七情六慾,它只單純告訴你方法。這真的可以來念一下。

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照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不是渡世人,而是渡自身之苦厄。當你五念俱空,必無悲無喜。當然能渡一切自身之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人名,佛陀的弟子),物質(色)的本質與終極是(即)生態能量(空),生態能量(空)又以物質(色)的質量方式積累與存在(不異)。

物質(色的質量)就是(即)地球生態能量整體(空)的一部份。

地球生態整體能量(空),存在於(是)物質(色)的質量之中。

作為我們的身軀及其身心功能(受想行識),也同樣是地球生態能量整體之一部份。

談高深法界空寂滅幻,所有的東西…你能跳脫之前,你必須要毫無雜念毫無音訊,而你真正能夠看透一點,『色不是色,空不是空』。或許這聽起來好多禪機與玄理,而它說的這一些所謂的高級的佛理也好,世人所說的,就在這一句簡單的道理—『亦復如是』,一樣淺顯易懂啊!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

舍利子(人名)所有局部事物(諸法)的本質與終極,是地球自然力生態時空統一場之生態能量整體(空相)。

地球生態能量整體,是以地球自然力的生態統一曲率為生態整體功能之條件,地球自然力的生態統一曲率,是一個恆定的生態統一作用,它並不是某種生命作用而產生(生),也不會因人類的死亡而結束(滅)。

地球生態自然力,能夠統一而化解一切,因局部物質的粒子核引力概率,導致的各自的意識形態以及各自局部物質概率性質之特點(不垢不淨),並使各種事物的能量,與大地自在的生態能量整體的自然力生態統一曲率,保持一致與統一(不增不減)。

所以它說舍利子是所謂心中蓮台,是諸法空相。所有的法門只是一個辦法,不是一個救急的道理。所有的法只要依正信、正覺、正念,讓大家現自性佛,觀念雷同,方法不一樣,何必去必究驗證的細分微呢?所以諸法空相,它原本就不生,怎麼會有滅?

不垢不淨,原本就沒有,當然不會有髒跟乾淨的分別啊!原本就沒有,當然不會有增長或消減的故事。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所以(是故),事物在「地球生態能量整體」( 生態空)的本質,不再是(無)物質形式(色),不再是(無)局部物質概率為本質。

人的身軀能量構成的身心功能(受想行識),成為大地生態能量整體(生態空)之一部份時,個人也因此不再以(無)人的身心的感官功能(眼、耳、鼻、舌、身、意,味、觸法)存在,這時候,人處於大地生態能量整體的生態時空本質中,其時所見到的物質,不再是物質現象的(無眼界),包括個人身心物質所特有的意識形態也將不再存在(無意識界)。

我們先到這個心無罣礙這一段,前面所講的只有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原本單純如人能知道是靈魂產生的一塊,而每個都跟佛一樣,永遠有自性佛。原本就找到自己具備佛性,怎麼會有這麼多感觸?原本什麼都沒有之下,怎麼會有增減呢?所有人一直不斷的在檢討這些語意中所有的故事,不斷的在看怎麼拿掉它,而沒有人真正去體檢自己。你與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你為學習這世界所有的習慣與教條,或是大人教予你的,我們講長者相,就是所謂家裡,或是其它比你大人生的相。他教你所有正確的觀念,規範你,而不斷灌輸他能灌輸你什麼?只能灌輸你他這一輩子所有的邏輯思考與行為,所以你開始學習他們認為那才是正確的觀念。 可是你生下來那一刻,你反轉回去看—你,是從何而來啊?原本這個母身,她就是單純一個個體,她必須先結胎而成,結胎而成—它也未具備人身,它不就是一個分子?然後一個『靈』到位、投胎,才開始具備人生,他開始有思考模式。那,『靈』從何而來?也不就原本就不具這世界上的形體嗎?原本就沒有,怎麼會有這麼多增長?原本的自性佛,原本就不存在這人世間。他只是幻化成一個形體到這裡來,原本就沒有這些東西,不是嗎? 如果都沒有,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念頭?這些只是告訴你,你原本都沒有這些感知啊。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也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當個體與大地生態智慧整體完全一致時,一切與大地生態智慧不一致的心態(無明)也不再存在,也沒有(無)因錯誤心態(無明)後的死亡(盡)。

只要與大地永恆生態智慧整體一致,就不再輪回而生、老、病、死,而是作為大地生態能量整體的一部分,而不再(無)老死(盡)。

在大地生態能量整體中,個體沒有因物質能量概率結集(集)構成的身心痛苦(苦),也無生態精神本我生命之結束(滅)。也沒有人類特有的人文道德觀念(人之道),也沒有人類特有的感知構成的知識(人文智力),也沒有人類身心之外的價值所得(得)。

因為一切都處於大地生態能量整體功的生態功能利益之中,所得到的(生態得),是無形無聲無色的大地生態能量整體(生態無),在自我的身軀體積(所)中的存在。

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得。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般。

當生命身心與大地生態智慧整體深入一致覺悟時,個人身心與自然力的生態統一曲率能量的一致,這種一致以應順自然力而無掛礙(沒有違背自在自然力生態效應的障礙)。

因為(故)沒有導致正常的應順生態自然力的障礙(無掛礙),因而與自然力的生態統一曲率一致,而成為大地生態能量整體一部份時,個人即是大地生態自在。

當然也不再有恐怖,不再有與一切因逆向(顛倒)於地球自然力生態統一曲率,所造成的無明夢想,最終(究竟)與大地生態自在能量本體保持完全永恆的一致(生態涅般)。

遠離了這些,你通通虛幻看破的那一刻,『破』這個字也用的真不好啊!只是為了讓世人感知這樣的感覺而找了一個雷同東西去設定進去。你就能夠達到究竟涅槃,就是祂們講的:跳出三界之感知達到三世諸佛。

三世諸物,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在历史、現實與未來(三世),在大地生態能量整體的已覺悟者(諸佛),他們的覺悟(菩提),正是以與大地生態智慧整體的生態資訊系統的生態一致為條件。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我想這只是不斷在強調,就是這一個至高無上的法門你們才能真正的易懂啊!而後面在講這大神、大明、是無上,只是讓世人了解,這是一個真正的辦法。必須讓他知道這是最好的,一定要做喔!因為他還沒看透之下,如果像我所說的這樣平淡,我想將無法可重現於世人。 所以它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我想,後面就是我們的語言吧!也只是一個降福消災的語言,希望你們都能平順離苦得樂,趕緊回到我們應該運行的軌道。我想深著於文字,不如把它拿來真正驗證在生活裡面,簡單易懂之下,而我叫你們去做,不要執著所有的語言,所有的文字,所有的法門,所有的相,所有告訴你的善知識,它只是傳達一個訊號給你,讓你真正知道你要回去哪裡。 而你原本就是,怎會懷疑自己?不是嗎?怎麼會有辦不到?怎麼會有做不好?只有你懷疑自己還在人間界,你把這幻影設定為最真實的故事,而我們才會是你們統稱叫『無形界的人物』。而你怎知是你活在無形中,而我們才真實存在!大悲咒念全八十四佛佛號,每一佛號有每一個行深成道的故事,它用的都是不同方法,所以它有無限大願力。說的八十四佛不是告訴你佛有多少?而是方法萬千,眾皆成佛。唯一的心念跟真正的法門,就是我剛剛所談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也是我第一次與你講法,要與你談的『初始心』。不是你學佛的當下的那一刻,是你累劫接觸佛法的初始心。你原本就是一位菩薩,你幹嘛不做菩薩的事? 而你不會覺得它艱深,你也不會覺得要尋找什麼方法,你也不會執著用何種方法示現,它只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為你原本就在做。怎麼會要找心?找法?所有的禪機都示現在你的點點滴滴中,每一句經典都在日常生活中說出來的法相,而只是文字不同、時代不同、故事當然也不同。 那要研究的是古代的故事?還是當下你生活中的每一刻?那才能懂啊,因為你在其中就像你在喝那杯水一樣,永遠自己喝才能體檢它的滋味。你不斷在體檢以前人發過的故事:社會環境不同、思想模式不同、存在的物種不同,怎能一言蓋之?你當然覺得你一輩子終究體會不了。 可是當下的那個人,行法的那個人,他在體檢他日常生活的每一刻。就像現今在談這部經典,沒有太多高深義理,或是佛學禪思在裡面。只告訴你,你的日常生活,你的人生具備什麼、經歷什麼?這也不就是另外一部心經註解嗎?真正在談現代生活中的心經,無形的世界,沒有這部經典! 我想你們深思一下剛剛所講的故事,回去放在生活中重新體檢一下,你們也都在做。是要有真廟堂、真法像才能做?修行法如是,一切如常理啊!有這麼多苦難的故事。苦難只殘存在自性中,它不存在日常生活裡!

所以(故),以地球生態自然力(為能量本質),構成的地球生態智慧能量整體(般若波羅密多)作為信念,作為信念表達的語言),是具有地球生態能量整體智慧能動內在的光明(生態內明)的語言(大明咒),是以地球生態自然力為能量本質與能量方向的大地為本體的,是以向下的能量(無上),的大地物質質量中的生態能量(生態無)為本質的語言(咒)。

沒有比它更偉大功能的語言(等等),以這個大地生態自在功能原理作為本質,作為信念表達的語言,能與大地生態功能本體一致,而化解(除),因局部物質概率能量的結集而導致的痛苦(苦),這個大地生態能量利益規律是真實不虛的。

附:心經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image

「心經」全名《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 Sūtra,其中「般若」讀作bōrě,「波惹」),又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有廣本及略本兩種本子。廣本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略本只有正宗分。至今仍不斷有新的譯本出現,最廣泛通行的版本是唐代大德高僧玄奘法師的譯本(即上列經文)。「般若」即「智慧」之意(佛經中的智慧指的是契入證入實相的智慧,而非世間智識辯聰),「波羅密多」是「到彼岸」,整句中文翻譯是「智慧到彼岸」(正在往智慧的彼岸去、到達彼岸)。

《心經》是佛法一切法的究竟道路。所闡述的內容就是「空」,而空並非虛無,而是不執著有、不執著無,進入超越生死輪迴的境界,即所謂的「涅槃」。而「涅槃」是實修產生的境界,《心經》就是引導進入這個境界的經典。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先說「四聖諦」,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佛陀更深入說明空性之理。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對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有些論師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如來藏經》、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詳細說明心的體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傳的經論中經常提到:「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槃,即無上的菩提果位。因為解了空性貫穿三乘,故解空被稱為三乘之母,詮釋它的般若經亦稱為母般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

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子」(一菩薩的名字)與「觀自在菩薩」有關性空的問答。佛出定後,認可菩薩所說,歡喜讚嘆。

心經內涵可分兩種,顯義與隱義。顯義為觀空正見,為龍樹菩薩的《中論》所闡釋。隱義則為現觀道次第,間接顯示性空所依的有法,為彌勒菩薩所造的《現觀莊嚴論》所詮釋。

有學者認為《心經》經文結構之來源,大部分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觀照品第三之二,即《大品般若》習應品第三。「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一段,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勸持品第三十四。咒文則出於《佛說陀羅尼集經》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故《心經》是出自《般若經》的精髓,附加密咒真言,同時奉請觀自在菩薩為其說法主,才完成現今《心經》組織的型態。

《大般若經》中所開示之「般若」法門是專為已發菩提心之眾菩薩們所宣說的。其最重要的觀念在於以性空智慧覺悟諸法實相(即一切外在事物的名相,皆是自心的虛妄分別而已),既不體證、進入涅槃而自願生生世世輪迴生死救度眾生,其行為看似有違一般所認知的脫離輪迴觀念,而實際上這才是《大般若經》開悟菩薩的主旨所在。因為以慈悲喜捨之心平等救護一切眾生才是真菩薩行,而自己逃離生死輪迴卻棄眾生於不顧則有違菩薩自度度他之初衷誓願。

在《大般若經》中數度出現 「菩薩摩訶薩普為利樂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與「觀諸法皆空,不捨一切有情」字句。此即表示若離開對眾生的慈悲濟度,則一切修行的意義則大打折扣,不能最終成就無上菩提正果。 註:「性空」:自性本空。而非空性。「『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沒有所謂空不空的問題。若用「空性」二字,即顛倒字句,非原義。

心經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但是浩瀚如海的佛法都涵攝在裡面,如果將心經裡面的道理透徹了,一切佛法的真理,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心經不是只用於念誦、僻邪、驅鬼、治病、求財、保平安而已,最主要的目的是續佛慧命,傳佛心法,以心印心,破除一切相,降伏一切煩惱,契入真空,顯露善美德行,印證六祖壇經所云:「萬法盡通,萬法具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法」真空妙有的真諦,讓人人明心見性,得大自在,大解脫,了脫輪迴,得登彼岸的一部寶典。於今,大道普傳,讀誦心經的眾生,不計其數,雖然心經讀了千萬遍,但是煩惱妄想還是一大堆,無法受用,希望藉著心經的研習,能夠更深入的瞭解心經的精義,將心經的道理,信受奉行於日常尋用間,讓大家都能夠得到心經真理的引導,因而智慧大開,立己達人,覺行圓滿,共同航向清靜光明的彼岸,是最大希望。

持誦心經的功德:

破五逆十惡、九十五種外道,迴遮消除一切鬼、魔、病、逆、違緣!於未成佛前具有前述之功德; 究竟而長遠的利益,則可令持誦者由五道十地而成佛。功德不可思議!若欲供養十方諸佛、報十方佛恩,當誦此觀音(聖號)與般若(心經),日夜常誦此經,無願不果。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