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如是!

佛說如是法
我聞法如是
如是聞、如是思
如是修、如是證
即得成佛道

佛陀入滅前,阿難請問佛陀,後世結集佛經如何證實是佛陀所說之法?佛陀開示阿難,在每部佛經開頭加四個字:如是我聞。以此證明這是阿難等眾弟子親自聽聞佛陀所說之法,真實不虛。

「如是」二字,實是一切佛法之本。《法華經》說:「如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法爾如是,佛法說到底,只這「如是」二字。

如是就是如實,萬法本來的樣子。可是大道至簡,知易行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是「如是」,而是「如我是」、「自以為是」。加上自我的判斷分別,「如是」就變味了。

我們認為自己很客觀,其實卻很主觀,對事物對人,都加了自己的判斷和好惡。然後因為所緣之事,所緣之人不合「我是」,於是鬱悶之,生氣之,擯棄之。「這個事情應該是那樣的嘛,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他這人太自私了,為甚麼不為我考慮一下呢?」「我如此地愛她,她卻一點都不珍惜我的感情!」「這孩子不知道做父母的多辛苦,學習都不肯用功!」種種件件,都是「如我是」,認為自己絕對正確,並以此要求別人,這樣不煩惱才怪!

如是就是平常心,接納一切的存在與發生。萬事萬物,本來如是,哪有甚麼意義和標準?所謂的意義和價值判斷,都是「我們」賦予對象的。只要我們樹立一個準則或意義,就立刻偏離了實相。

佛陀在圓覺經中說,四大和合成「假我」,六塵緣影集成「假心」,本來「無我」,又何必執著於這個假我的標準,去對待和要求種種外緣境呢?所以《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要破「我執」,只有破了我執,才能體悟「如是」的實相。

不但對外要破「我執」,對內還要破「法執」。你不要認為「無我」之後,還能得到一個「如是」的法。要知道這個「如是」之法也不可得,法執也要破,無一法可得,才是真得。

我法二執都要破,但也不是就此落入「空見」,以為一切虛幻,都是斷滅。金剛經又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我們破我相、破人相、破眾生相、破法相破所有相,直到一法不立,連「不立」亦「不立」時,並非趨入斷滅,而是回到我們的清淨本心,也就是回歸諸佛菩薩的薩婆若海,猶如滴水回歸大海,一切具足。

正如圓覺經所言:「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滅滅故,非幻不滅。」破除一切幻相之後,不變不滅的即是「如是」。

如是境界不可思議,唯證能知。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