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與霸氣

大氣是一種胸襟,能容他人所不容。有海納百川之度量,不為一己之私而嫉賢妒能。唐太宗李世民就具備這種大氣,他能接納並重用曾經要置他與死地的魏徵足見其心胸之寬廣,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三國時期的周瑜,他嫉妒諸葛亮之才能,為了表明自己才能超過諸葛亮,甚至不惜破壞聯盟國的利益,最後在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的長嘆聲中憾然長辭。心胸之狹隘可見一斑。

霸氣是一種從語言,行為上給人以震懾。具有這種性格的人通常剛愎自用,桀驁不馴,武斷專行,寧折不彎,具有這種單一性格的人很難讓事業達至巔峰。西楚霸王就是一例,他雖豪放直爽,勇猛善戰,滿身霸氣,卻不具備大氣,不能任用賢士,甚至於把刻好的官印撫摸的都沒了稜角,也舍不得給人封官。就一忠心之士範增卻不能加以重用。不敗而何?可見即使有霸氣不與大氣相輔亦是無所成就。

大氣亦與民族大義休戚相關,為國為民。能成就霸業者必有舍小家顧大局的英雄氣概。毛澤東為了革命,把幾子遺失民間,為了國家,妻子被害,長子戰死沙場。這種為國為民舍己的精神就是一種大氣,統領紅軍抗戰兩萬五千裡,打敗日寇,平定內亂,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就是一種大氣。他就是一位集大氣,霸氣於一身的偉人。周恩來、鄧小平亦有此兩種氣質。

相比之下,蔣介石缺少的就是一種大氣,他生性多疑,為己之私不惜引動內亂,奉捧四大家族,下屬皆營私舞弊,奢侈糜爛,毫無戰鬥力。雖然有「寧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人」的霸氣,最終還是困死孤島,無成霸業。

大氣可以表現在各方各面,如,待人接物的方式,利益面前的態度,正邪之間的分辨,利弊之間的權衡,具能體現一個人的大氣程度。大氣無需霸氣輔佐,亦可能使人名垂千古,霸氣若無大氣相助,最終難成偉業,只能留下幽幽長恨。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