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有游子,天涯若比鄰。日前,遠在幾萬裡之外的小兒,於大西洋之濱給我發來簡訊:「畫上荷花和尚畫,求下聯。」
此聯,前些年聽一個朋友提起過,與唐伯虎有關。傳說,古時川東有座山,山上有座廟。有一天,清代著名文學家李調元來到此廟,廟中長老素聞李調元之名,趕緊親自前來接待。長老和尚熱情好客,領著李調元山前山後、廟裡廟外,看了一個盡興。然後把他請入方丈室中,辦了一席豐盛的素宴款待他。席上,李調元見長老和尚幾次欲言又止,料定他有事相求,就主動問他。長老和尚這才說出原委。
原來,這座寺廟中有幅畫,是這位長老的師父畫的,畫的是三兩枝出水的荷花。當時正逢江南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請他在畫上題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辭,龍飛鳳舞寫下了七個字:「畫上荷花和尚畫」。
當時的長老和尚剛要提問,唐伯虎就說:「我走之後,若有人能對出下聯,此人必是當今奇才!」說完甩筆而去。可多少年過去了,一直找不到有人能對得出下聯來。
李調元聽長老和尚這麼一說,興趣陡增,隨著長老和尚指點一看,果然畫妙字絕,地道的唐伯虎真跡。他望著這個對子一尋思,發現了其中的奧妙。原來,這句七字上聯,無論正念反讀,音都一樣,難怪唐伯虎敢出此大言。
李調元對畫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長老和尚說:「大和尚,請借筆墨一用!」長老和尚將大號提筆一支捧到李調元面前說:「請大人錦上添花!」只見李調元提筆在手,略一沉思,便緊靠唐伯虎上聯之旁,寫下一聯:「書臨漢墨翰林書」。
從此,這幅畫就作為這座寺廟的鎮寺之寶,掛在方丈室中。
唐伯虎留下的是高難度的上聯,下聯意境、格律乃至整句讀音要對得工整,非一般人之所能。李調元也真不愧天下奇才,所對之下聯,意蘊深遠,平仄相對,整句正反讀同音,可列上品。但仔細推敲,又似略有瑕疵。為甚麼這麼說?因為,對聯,嚴格地說,必須平仄、詞性、意境相對。李調元所對,平仄、意境均至完美,唯「畫上荷花和尚畫」之「上」是方位詞,應對以方位詞為佳。以「臨」對「上」,較為勉強,略欠工整。
多年來,我也破解了一些历史絕對,《羊城晚報》、《韶關日報》等報刊曾經有過介紹。但對此聯,似乎無能為力。能不能有所突破,對得比前人更工整些?我苦苦思索半天,毫無所獲,自嘲不自量力。
淩晨三時,夢中忽得一聯:「書中祕訣密宗書」。
夢中得聯,如有神助。覺醒,思之,「書」對「畫」,「中」對「上」,「祕訣」對「荷花」,「密宗」對「和尚」,平仄、詞性、意境、讀音相對,形成了有機聯繫。思之樂之,成詩一首:
前賢出對意何殊,後輩應徵豈含糊?
畫上荷花和尚畫,書中祕訣密宗書。
一副對聯,傳承一段佳話,成就一篇美文。妙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