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頭,叩頭,再叩頭

坐禪結束時,我們會以頭觸地叩頭九次。我們叩頭,是表示放下自己,放下自己則意味著棄絕二元性的思維。所以,叩頭和坐禪並沒有分別。

通常我們叩頭是為了向某個比我們更值得尊敬的人致敬,但向佛陀叩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有佛陀的想法,因為當你向佛陀叩頭,你就會與佛陀合而為一,你自己就已經是佛了。當你與佛為一,與萬物為一,你就會發現存在的真義。當你忘卻一切分別思想,則萬物都會成為你的師父,都是值得你敬拜的對象。

向貓和狗叩頭?

當一切都存在於你的大心時,所有二元思維就會脫落。沒有天地之別,沒有男女之別,也沒有師徒之別。有時候,一個男的會向一個女的叩頭,一個女的也會向一個男的叩頭。有時候,弟子會向師父叩頭,師父也會向弟子叩頭。一個不會向弟子叩頭的師父,他也不會向佛陀叩頭的。有時候,師父和弟子會一起向佛陀叩頭。有時候,我們也不妨向貓和狗叩頭。

image

叩頭是嚴肅的修行

在你的大心裡,一切都是具有同等價值的。一切都是佛的自身。不管你看見或聽見了甚麼,一切都盡在其中。在修行裡,你應該如一切之所如,接受一切,給予每一樣事物如同對佛陀的敬重。這樣,佛就會向佛叩頭,而你會向你自己叩頭。這是真正的叩頭。

如果你對你的大心沒有堅定信心,你的叩頭就會是二元性的。當你成為你自己,你就是在真切的意義下給自己叩頭,而你與萬物為一。只有在「你是你自己」的情況下,你才能在真切的意義下向萬物叩頭。

叩頭是非常嚴肅的修行,哪怕是人生的最後一刻,你也應該準備好叩頭。當你除了叩頭之外,甚麼都做不了的時候,你就應該叩頭。這種信念極有其必要。以這種精神叩頭的話,那麼所有的戒、所有的教法就都會內化成為你的一切,而你也會擁有一切存在於大心之中的東西。

日本茶道的創始人千利體,在1591年因為主子豐臣秀吉的命令而切腹自殺。臨死前,千利體說:「當我擁有這把劍時,既沒有佛也沒有祖。「他的意思是,當我們擁有大心這把劍時,世界就不是二元的。唯一存在的東西只是這種精神。這種冷靜沉著的精神總是呈現在他的茶道裡。他從不以二元性的思維來做任何事情,他每一刻都為死做好了準備。他在一次又一次的茶道儀式中死去,並且更新自己,這就是茶道的精神。這就是我們如何叩頭。

師父額頭上的硬皮

我師父額頭上有一塊硬皮,那是叩頭叩太多造成的。他知道自己個性冥頑不靈,所以就叩頭,叩頭,再叩頭。他總是在內心聽到他的師父斥責他的聲音。他進入曹洞宗那年是30歲——對日本僧人來說,這個年紀才出家,算是相當晚。

人愈年輕就愈比較不頑固,愈比較容易除去自我中心思想。因此,他師父都稱他為「遲來者」,斥責他那麼晚才出家。事實上,他師父十分喜愛他的倔強性格。我師父70歲時這樣說過:「年輕時,我像頭老虎,如今我則像只貓。」他非常喜歡自己像只貓。

叩頭可以幫助我們消除自我中心思想。去除這些想法並不容易,但叩頭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修行方法。結果如何並不重要,為改善自身而努力才更為要緊。叩頭這種修行是沒有終點可言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