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英文格言可以翻譯為:我們正在見到的,就是我們正在相信的,或者說,我們正在相信甚麼,就會正在感受甚麼。例如,如果你相信面前這個人是壞人,你的內心就體驗著正在看著一個壞人的感覺;如果你相信面前這個人是好人,你的內心就體驗著正在看著一個好人的感覺。又如,如果你相信面前的這尊佛像可以帶給你吉祥,你的心就體驗著帶來吉祥的感覺;相反,如果你不相信面前的這尊佛像可以帶給你吉祥,你的心就體驗不到帶來吉祥的感覺。
與這句英文格言類似,還有一句是:What you think, what you will feel!
意思是:你的心如何思考,就如何感受,或者說,你的心思考甚麼,就感受甚麼。思考痛苦的事情,就感受痛苦;思考快樂的事情,就感受快樂;思考恐懼的事情,就感受恐懼;思考神聖,就感受神聖;思考卑劣,就感受卑劣。總之,我們的心思考甚麼,就會體驗甚麼。就像手掌上面放置甚麼,就會體驗甚麼一樣:放置燒紅的鐵球,就會感受難忍的灼熱;放置鮮花,就會感受嬌豔。
如果我們願意對心靈的這個事實進行反複地觀察,你就會突然眼睛一亮,仿佛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一般。你會知道,這是一個如何令人興奮與欣慰的事實!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我們以前將自心的痛苦和快樂歸咎於外境的人與事,這是多麼愚昧的一個想法與舉動!自心的快樂與痛苦完全是自己看待事物的思想與態度造成的,與外境何幹?只是自己被局限在一種習慣性的思想與態度糢式(或者說條件反射)之中不能自拔而已。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們永遠有希望,只要我們不自暴自棄。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不必理會外境的好壞順逆,始終用一種樂觀、快樂的心態看待外境;即便我們馬上就要死亡,只要我們願意,我們仍可以快樂地歌唱。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痛苦只是我們面對一類外境時,自己失去了快樂的勇氣,沒有膽量與決心用快樂去面對這一類外境而已。所以,痛苦只是一種懦弱!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快樂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與外境有甚麼關系呢?如果我們不用快樂的態度去與自己喜歡的外境共舞,快樂從何而來呢?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快樂其實不需成本,不需外境,它只是一種選擇,只要你願意!不快樂也是一種選擇,只是內心成了習慣的奴隸之後,就「心不由己、情不自禁」了!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自作自受其實是心靈的第一法則!自心怎麼作,自心就怎麼感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實就是對這個心靈法則的最好描述。恨,心就收獲痛苦;愛,心就收獲溫暖;苛求,心就收獲緊張;寬恕,心就收獲輕松;感恩,心就收獲滿足;貪婪,心就收獲貧窮;明白,心就收獲自信;迷惑,心就收獲茫然……,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面對外境生起好心,這叫好人;好心生起的當下,第一受益者就是自己,不是別人,別人永遠是第二或第三受益者。面對外境生起壞心,這叫壞人;壞心生起的當下,第一受害人也是自己,不是別人,別人永遠是第二、第三受害人。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有甚麼樣的心就過甚麼樣的日子。有灰暗的心,就過灰暗的日子;有陽光的心,就過陽光的日子;有愚昧的心,就過愚昧的日子;有豁達的心,就過豁達的日子;有自私的心,就過自私的日子;有慈愛利他的心,就過慈愛利他的日子。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上蒼永遠是公平的!國王雖然住在皇宮,但是,只要思想與態度錯了,痛苦就會無欺產生,不會因為他是國王,痛苦就不生;平民雖然生活在茅草屋中,但是,只要思想與態度正確,照樣可以享受安樂與祥和,不會因為他是平民,快樂就打折扣。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命運永遠把握在自己手中,因為所謂的命運就是「心的運作」。心的一個運作就產生一個體驗,一個接一個的心的運作就產生了一個接一個的心的體驗。一個接一個運作加上一個接一個體驗,這其實就是命運的全部了。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通過調整外境,讓自心快樂,這種方法其實愚不可及!掙錢為了甚麼?還不是為了讓心快樂嗎?錢雖然很多,但卻沒有讓心獲得半點安樂,這樣的錢與我又有何益呢?求名為了甚麼?還不是為了讓心快樂嗎?雖有名聲,但卻沒有讓心獲得半點安樂,這樣的名聲要了又有甚麼用處呢?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修心其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了。獲得快樂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只要調整好自心即可!所以,我們要是真的想獲得快樂,修心就足夠了!
這個事實還告訴我們甚麼?你自己可以繼續去觀察、去思考、去挖掘的!
總之,真正明白了這個事實,你就會踏上一條不歸路——那就是修心!如果你不願意修心,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你對這個事實還不知道!還沒有深刻了知!



















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