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念念歸空,步步行有

一切修行人不論在家出家,起心動念要念念歸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代表在家的居士講,就不算是修行人。看人的行爲,就要在起心動念爲人處世之間去看,能空掉的,甚麼事情算了就算了,想都不用再想的,這個起碼要能做到啊!這雖然不是性空境界,卻是行空的行門,提得起放得下,放掉了就放掉了。……

可是有一點,你最後證到了真空,偏空之果的小乘羅漢聲聞有個大毛病,不肯動,不肯修功德,不敢起行。因爲真到了空是很樂很舒服的,這種樂境恐怕你們青年同學沒辦法了解。但有一種同空差不多的,有點空的影子,你們想不想學?想。就是睡大覺,當然這不是真空,可是真舒服,懶得起牀。其實睡覺還不是空,只算是空的第三重影子,還不是第二重反映,人睡下去都不想起來,何況真證到了空。所以貪著於定,貪著於空,是犯菩薩戒律的,因爲菩薩道是起行,可以說是入世,入甚麼世?就是「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一切菩薩證到了空,第一,不會被空耽誤,不會貪著於空的境界,性空要起用,真空要起妙有。第二,更不會偏向於空,落在頑空之中撥無因果。

所以菩薩「雖行於空,而殖眾德本」。註意這個「殖」是繁殖的殖,這個殖包括了很多東西,譬如培養細菌、養魚、養牛、養羊,生出更多來,是殖。怎麽殖呢?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爲,莫以惡小而爲之」。小善不要放棄,言行上的小善都要修持好。

真正行菩薩道的人要念念歸空,還能做到步步行有。要善護念,起心動念遍行功德,不是萬事不管,反而更管事,爲甚麼?要入世,「殖眾德本」。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