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再殘酷,也要行善業

在佛教中,對一個人最基本的行爲要求,就是行持十種善業,斷除十種不善業。

其實,十不善業隨時隨地都可能在我們身上發生。它包括:

身體的三種不善業——殺生、偷盜、邪淫;

語言的四種不善業——妄語、粗語、離間語、綺語;

意識的三種不善業——貪心、嗔心、邪見。

而斷除了這十不善業,即是十善業。

看看上面這些要求,我們就知道以往在不自覺中造了多少不善業,同時,也會明白自己今後該如何取舍。

身體應行持的三種善業

不殺生:

在這個世界上,不殺生的根本是不殺人,這是任何國家都要奉行的法律。

在佛教看來,不僅不能殺害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胎兒也不能殺害;不僅是殺人、墮胎,乃至剝奪動物無辜的生命都不允許。

不偷盜:

眾所周知,偷盜是極其惡劣的行爲。任何一個有德行的人,對此都會非常排斥。

不邪淫:

古人說:「萬惡淫爲首。」若想生活美滿,男女雙方就要斷除邪淫,過清淨的生活,以免無妄之災。

這是佛教在身體方面的三個要求。若能做到這些,不說別的,至少家庭會更加和睦,社會也會更加和諧。

語言應行持的四種善業

不妄語:

妄語,就是說假話。現在這個社會,到處都充斥著妄語。尤其是一些商品,本來不適合人們使用,但用虛假的語言一打廣告,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就信以爲真、紛紛解囊,最終損害了無數人的身心健康。

其實,常說妄語的人,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到頭來只能害了自己。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畢竟,別人被騙得了一時,也不可能被騙一世。假如你經常喜歡騙人,今後在哪兒都會很難立足。

不粗語:

指不能惡口罵人。一個家庭或集體中,如果整天互相罵髒話,動不動就惡言相向,那身處其中的人就會特別痛苦。所以,斷除粗語,盡量說柔和語,對自他來說也是一種享受。

不離間語:

指不能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現在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是離間語造成的。由此,它的危害性可見一斑。

不綺語:

綺語指沒有意義的無稽之談。如今網路上、電視上的很多語言,對人生沒有點滴利益,講這些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尤其是一些流行歌曲,唱的大多是綺語,只會讓人心越來越散亂、越來越迷失。

意識應行持的三種善業

斷除貪心:

貪心,就是貪人、貪財物、貪名聲、貪地位等。現在人們的貪心特別重,該有的、不該有的,都想統統據爲己有。

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的欲望有增無減,永遠沒有滿足感。他們有一套房子,還想買別墅,在中國有房子還不夠,還想在加拿大買一套,在澳洲也買一套……貪心的坑始終都填不滿。

斷除嗔心:

嗔心大的人,誰都不願意接近。不論你是甚麼人,如果總愛發脾氣,即使在其他方面非常有才,別人對你的評價也會大打折扣。倘若是一個出家人,經常生嗔心的話,修行也好不到哪兒去。

且不說產生一剎那的嗔心就能摧毀無量劫功德,單單從世間角度而言,脾氣不好的人,大家也特別害怕,甚至跟他說話,都要看他的臉色,生怕一不小心就觸怒他。這樣的人無論待在哪個團體中,都不會招人喜歡。

斷除邪見:

邪見,就是對真理有一種排斥或偏見。比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本來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卻不相信。

總之,斷除十不善、行持十善業,不單單是佛教的行爲規範,也是每個人需要遵循的準則。有了它,對自己、對社會都會有莫大的助益。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