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七句祈禱之上師瑜伽

密法特別強調三根本——上師、本尊和空行的修法。三根本當中的第一,是蓮花生大師等上師;第二,是觀世音菩薩等寂靜本尊,與普巴金剛等忿怒本尊;第三,是作明佛母、度母等女性本尊空行。

三根本分別有不同的功德與加持:要證悟,要得到勝義諦的成就,必須依靠上師的加持;要增上弘法利生的四種事業,本尊的修法非常重要;要遣除修行過程中的違緣,就需要空行的修法。

在三根本的修法中,最重要的,就是上師的修法。蓮師修法既可以作爲生起次第的本尊修法來修,也可以當作上師瑜伽的修法來修,所以尤爲重要。

不僅藏傳佛教要求依止上師,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也有同樣的要求。小乘佛教的戒律中清楚地提到,受戒後要跟隨一位上師至少十年以上,才有資格自己單獨生活,在這之前,不允許自由活動。漢傳佛教也講,沒有善知識(即上師),根本學不到任何東西。

學佛的最終目標,是爲了斷除煩惱;而要斷除煩惱,就必須證悟。上師瑜伽,就是一種非常簡便又非常直接的證悟方式。

此文介紹的蓮花生大師修法,屬於上師的修法之一,但此修法與五加行當中的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修法稍有不同。

20150217095128_ioza

一、甚麼人適合修蓮師上師瑜伽

(一)剛入門修行的人。修行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違緣。爲了遣除逆境、違緣,在沒有修出離心和菩提心之前,先修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念修十萬遍蓮師心咒,然後再修其他修法,會非常順利。

(二)正在修行的人。修五加行也好,修其它法門也好,若能每年先修蓮師上師瑜伽,念誦十萬遍蓮師心咒或金剛七句祈禱文,依靠蓮花生大師的加持,就可以遣除一年當中所有修行上的障礙、魔障。

(三)出現違緣的人。由於各種原因,而在工作、修行等方面出現違緣的時候,念修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即可以遣除違緣。

(四)希望證悟的人。在加行修完,萬事齊備,只欠證悟的時候,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修法更顯得格外重要。因爲無論是明心見性,還是證悟大圓滿,都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心的本來面目,已經超越了語言所能描述的範疇,想通過其它方法來證悟,是行不通的,只有上師瑜伽的修法,才是證悟的最佳途徑。

因此,在開始的準備階段,中間的修行階段,以及最後的證悟階段,蓮師修法都舉足輕重。

Guru_rinpoche

目前,佛教主要存在於三種語言體系當中:巴利文、漢語和藏語。而密法的弘揚範圍,則更爲狹窄。漢傳佛教里面的密宗爲唐密。唐密屬於外密,是介於密法和顯宗之間的法,還不是無上密法。唯有藏語體系當中,才有無上密法。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弘揚深奧的無上密法,一定會魔障重重。當初,堪布菩提薩埵等很多像佛一樣的成就者來到藏地,都無法將密法弘揚開來,只有求助於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受命於危難之間,示現神通,調伏諸魔,遣除一切違緣之後,才把印度最高深的密法弘揚到藏區。迄今爲止,雖然已經历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但其傳承、灌頂等內涵,仍然完整無缺地保留在藏地。

在如今的印度本土,也見不到這些無上密法的蹤跡了。阿底峽尊者進藏後的後弘期,一些藏族翻譯家來到印度後發現,在印度基本上找不到梵文大圓滿的典籍。即使偶爾在一些修行非常好的長老私人藏書里面,看到一兩段短短的修法儀軌,但在詢問或求法的時候,這些長老都會敷衍地說:「這是我們的前輩老上師們收藏的,我也不知道內容。」其實他們在秘密地修,只是不願公開而已。因爲印度前後遭受了十七次伊斯蘭教徒的侵略,不僅密法,整個佛教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加之密法本來在印度就不公開流傳,只有少數人才可以修,所以就更加隱蔽了。事到如今,只有藏語言當中,才保留了無上瑜伽的典籍、修法、傳承與灌頂等等。這一切,不能不歸功於蓮花生大師。如果蓮花生大師當初不進藏,即使顯宗與外密的弘揚不會受到影嚮,但無上密法的弘揚就會非常艱難。可以說,如果沒有蓮花生大師,就不會有完整的藏傳佛教,至少大手印、大圓滿等無上密法就成了空缺。

寧瑪巴的所有伏藏法,都把蓮花生大師作爲上師來修。比如,我們修上師瑜伽的時候,觀想的上師,就是蓮花生大師。即使我們的根本上師很多,也可以用蓮花生大師來代表所有的根本上師。或者說,蓮花生大師的本體,就是這些根本上師。蓮花生大師的修法,包含了所有的上師瑜伽修法。

在藏傳佛教中,不僅僅是寧瑪巴,包括格魯巴等其他教派的許多高僧大德,都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

比如說,阿底峽尊者,是藏傳佛教後弘期的開創者。在朗達瑪滅佛以後,如果沒有阿底峽尊者,藏傳佛教的再次弘揚就會遙遙無期。實際上,阿底峽尊者也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關於這一點,在阿底峽尊者的傳記當中有記載,在噶當派的教法里面也提到過。在蓮花生大師的伏藏品當中,蓮花生大師也親口說過,他將來會化現爲阿底峽尊者來藏地弘揚佛法。

宗喀巴大師,也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不僅寧瑪巴這麽說,包括格魯巴的很多高僧大德也承認。在第四世班禪大師的著作中,也提到過宗喀巴大師和阿底峽尊者都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

多羅那他,是覺囊派非常重要的上師之一。在他的自傳里記載,他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

薩迦派的薩迦班智達,也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這在蓮花生大師的預言和後來的伏藏里都有記載。另外,岡波巴大師也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

除了以上所講的諸位聖者以外,還有很多的高僧大德,也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可見,蓮花生大師不僅是寧瑪巴的上師,也是所有教派共同認可的重要上師。

根據甚麼來判斷誰是誰的化身呢?這不是根據推理,也不是根據感覺。這些非常隱蔽的聯系,我們的五種感官根本沒有能力照見,我們的邏輯也推理不出任何結果,而只能依據蓮花生大師的預言,以及後來的成就者們的金剛語。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這些高僧大德們的修行和人品,他們絕不可能欺騙眾生。這些佛陀和與佛陀般的聖者所講的語言,叫做聖教量。

另外,在蓮花生大師的教言當中也說過,他將來會以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生命、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相貌出現在藏區、漢地乃至全世界,以度化各類眾生。

末法時代,人類自私自利,信仰缺失,邪見如山,心理危機四伏,自然災害頻繁。在這種時候,蓮花生大師的加持,將超過所有佛菩薩的加持。

我們不能認爲,釋迦牟尼佛和蓮花生大師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據佛經記載:蓮花生大師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釋迦牟尼佛以佛陀的身份弘揚顯宗、度化眾生;弘揚密法時,則化現爲蓮花生大師的身份。釋迦牟尼佛是所有小乘、大乘與密乘行者的導師,沒有任何一位佛或菩薩的功德,能超過釋迦牟尼佛,只是因每一位佛菩薩的願力不一樣,所以顯現出來的不同化身,其作用也不一樣。

比如,在我們心目中,釋迦牟尼佛和金剛薩埵是不同的兩尊佛,但實際上他們都是我們自己心的本質如來藏的顯現,就像銀幕上出現的種種形象,都來自於電影膠片一樣。心的本質本來就是清淨的,從清淨的如來藏當中投射出來的任何現象,都是一體的,不可能有差異。金剛薩埵,實際上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化現。

在懺悔的時候,金剛薩埵的加持顯現更大,並不是因爲釋迦牟尼佛沒有加持,只是釋迦牟尼佛爲了度化罪業深重的人,而化現出金剛薩埵佛。同樣,爲了增長智慧,則文殊菩薩的加持最大,因爲文殊菩薩是諸佛菩薩智慧的顯現;爲了增上慈悲,就要祈禱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無論是金剛薩埵、文殊菩薩還是觀世音菩薩,他們的境界與釋迦牟尼佛是一樣的,都不可能超過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慈悲、境界、力量與加持等等,都已經是最高境界,不可能再超越。釋迦牟尼佛之所以化現這麽多的佛菩薩形象,都是爲了度化不同根機眾生的方便示現。就像茶水在茶壺里的時候,都沒有差別,一味一體。倒在十個不同的茶杯里,就變成不一樣的形狀了。這是茶杯的區別,而不是茶水本身的不同。包括賢劫千佛,在法界當中都是一體的,只是度化眾生的時候顯現不一樣而已。當我們是凡夫的時候,有眼識、耳識、鼻識等五識;當我們成佛以後,這些不清淨的五識,會顯現爲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等本尊。

所有佛菩薩的功德沒有任何差別,只是不同的佛菩薩有不同的分工。用世間人的話來說,就是文殊菩薩在做智慧方面的工作,觀世音菩薩在做大慈大悲方面的工作,地藏王菩薩就是做願力方面的工作。蓮花生大師的工作,就是加持末法時代的修行人,並幫助他們遣除內在和外在的障礙。

凡夫在修行的途中,會出現很多障礙。特別是在修一些深奧的無上密法時,會顯現各種各樣的違緣。這些違緣有些是鬼神的阻礙,有些是自己的業力,無論是甚麼,都叫做障礙。

比如,有些人在看到佛菩薩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生起一些不好的念頭,哪怕自己根本不想,甚至很害怕有這些念頭,但邪念還是要冒出來。

這都屬於內在的障礙。

外在的障礙,是指自然災害和鬼神的障礙等修行上的障礙。

鬼屬於餓鬼道,因爲在墮餓鬼道之前做了很多惡業,所以在做鬼的時候,身體會感受極大的痛苦,精神也恐慌不安、坐臥不寧。他們極力渴望把自己的痛苦轉移到別人的身上,所以當他們靠近人類的時候,相信鬼神存在又膽小怕鬼、疑神疑鬼的人就會受到影嚮——生病或心緒煩躁等等;而根本不相信鬼神的人,卻很難受到他們的影嚮。

秘密的障礙,也即修行上和精神上出現的其他障礙。

這些外內密的障礙,會讓我們的身體出現病痛,讓我們心里產生莫名妙的失落感和恐慌感,以致想不開、想不通甚至想輕生等等,從而阻礙我們的生活、工作乃至修行。遣除障礙違緣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蓮花生大師的法,因爲蓮花生大師是佛菩薩的特殊化身。祈禱蓮花生大師,就一定能遣除一切障礙。

在此末法時代,修蓮花生大師的法,祈禱蓮花生大師,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或蓮花生大師心咒非常重要也非常有用。無論是平時走路、開車、坐車等任何時候,無論你是學噶舉派還是薩迦派,藏傳還是漢傳,淨土宗還是禪宗,都可以修念蓮師法門。在這一點上,修淨土宗的道友不要有甚麼擔心,大家可以看看,幾乎在每一幅蓮花生大師的唐卡上面,都會在蓮師頭頂畫一尊阿彌陀佛的小像。其含義就是爲了表示,蓮花生大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金剛七句祈禱文非常特殊,具有不同凡嚮的效果。蓮花生大師修法當中說過:任何人以真摯虔誠之心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祈禱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一定會降臨其座前,加持並遣除其種種違緣。我們要堅信這一點,不要以爲這些都是騙人的鬼話。要知道,諸佛從發心到成佛之間,一直都在發願:當眾生祈禱我,需要我幫助的時候,願我能加持眾生遣除一切違緣,消除痛苦與危難。爲了實現此願,諸佛菩薩修持了三個無數大劫,積累了無數的福報和功德,才圓滿了智慧和方便。其中的方便,就是佛的願力。所以,當我們虔誠祈禱的時候,一定會感受到佛的加持。當然,如果自己不祈禱,則佛菩薩的加持也很有限。解脫的大問題,不能單單依靠祈禱佛菩薩,還是要自己去修行。但修行過程中若出現違緣,則可以祈禱佛菩薩加持。

在五加行修完,即將開始修密法的時候,就要修三根本。三根本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師蓮花生大師。修本尊之前,先要修上師瑜伽,然後再修本尊。獲得成就的前提,在於對上師的信心是否足夠。此處的上師,也是蓮花生大師。平時給我們講經傳法的上師,可以包含在蓮花生大師的壇城當中。每次觀想的時候,就把上師觀想爲蓮花生大師,這樣可以很快成就。

當年米拉日巴的弟子塔波仁波切曾問米拉日巴:「我甚麼時候可以度化眾生了呢?」米拉日巴回答說:「當你把我視爲真佛的時候,你度化眾生的機緣就成熟了。」這是甚麼意思呢?當我們證悟的時候,就能意識到:自己的證悟完全來自於上師,是上師讓自己走上解脫道,讓自己明心見性的。沒有上師,自己就不可能證悟。上師對自己,確實是恩重如山。試想,對每個人來說,即使釋迦牟尼佛出世傳法,除了讓我們證悟之外,還有甚麼更好的結果呢?如今,上師已經在我們身上完成了佛陀的工作,我們又怎能不把上師當做真佛,對上師信心百倍呢?當信心千倍萬倍增長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的智慧已經趨於成熟,就可以去度化眾生了。

雖然忿怒金剛和寂靜本尊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但一般人還是比較喜歡寂靜慈祥的面孔,而不喜歡忿怒的妝容。不過,修忿怒金剛成就的速度,要比修寂靜本尊成就的速度快,因爲忿怒金剛調伏魔障的能力很強。修忿怒金剛的人,在修行上顯現的違緣會非常少。

所以,哪怕密法修行人一開始修的是觀世音菩薩等寂靜本尊,但到了後期,就一定要把寂靜本尊轉換爲馬頭明王等忿怒金剛來修。這樣做的密意,就是爲了遣除種種違緣。

不僅僅是修行,在做任何事情,包括做生意之前,祈禱蓮花生大師,念誦蓮師心咒,都非常有幫助。蓮花生大師爲諸佛菩薩的總體,是所有佛菩薩的代表。也可以說,蓮花生大師包含了所有佛菩薩的加持和功德。建議大家去看看蓮花生大師的傳記,了解一下蓮花生大師的功德,這樣更容易對蓮師生起信心。

2093892351752474733

三、觀想的方法

修持蓮花生大師的上師瑜伽法,必須先在內心有一個很清晰的蓮花生大師的印象。而幾乎所有修行人在觀想時,都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觀想不清楚;二是心靜不下來。

心靜不下來的解決方法,就是修禪定。《慧燈之光》里面介紹了幾種比較通俗易懂的寂止修法,大家可以參考。

要解決觀想不清楚的問題,就需要在修法之前,先請一幅蓮師唐卡,開光後,放在自己前面,長時間專註地觀看唐卡。先看蓮師整體,然後是局部——右手、左手、右腿、左腿、衣服、裝飾等等,所有的細節,都要看得清清楚楚。盡量少眨眼,眼球盡量不要轉動。只要能用功,經過長期反複訓練,就能達到閉著眼睛,也能把蓮師觀想得像睜開眼睛時見到的一樣清楚,而且還很穩定,這樣觀想就成功了。

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有些畫唐卡的畫家在畫一些精細圖案的時候,整天都認真地專註於細節上,所以雖然沒有專門觀想,也能一閉眼,就看到剛才所畫的地方,而且哪個地方沒有畫對,圖像在哪個地方間斷了,都能在眼前顯現得一清二楚。如果這時發現畫的內容有問題,回去核對原畫,果真錯得纖毫不差。

很多人愛說自己觀想不清楚,業障深重雲雲。這並不是因爲業障深重或其他原因,就是方法不對或沒有下功夫。大家可以試試上述方法,一定能觀想得很清楚。

觀想是要在視覺上達到效果,並不是用第六意識去想象。如果沒有看唐卡,只是自己在心里描繪:蓮花生大師的帽子是甚麼形狀,手里面有甚麼東西,左手甚麼樣子,右手甚麼樣子等等,則即使再努力,效果也不會很明顯。

如果不用上述方法,哪怕觀想很簡單的一位佛菩薩像,也觀想不出來;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去觀想,則哪怕有幾百尊佛的壇城圖案,也能在一瞬間顯現得一清二楚。就像身處人群時,不需要仔細去看每一個人,但視力範圍中的所有人都能看見一樣。這種觀想方法,叫做生起次第。

這樣觀想有兩種效果:一是可以觀想得非常清楚;二是因爲在看佛像的過程中,沒有思維與佛像無關的任何事情,過去、現在、未來都放下,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在看佛像,所以也可以修出禪定,也算是一種寂止修法。

這種寂止的修法不是密宗特有的,在顯宗的《楞伽經》等經典中,也講了這種方法。

四、具體修法(略)

雖然修上師瑜伽的緣起非常好,加持力也特別大,但我們卻不能用蓮師上師瑜伽修法代替外加行和內加行。因爲究竟是走解脫之路,還是希求人天福報,完全取決於出離心,這就需要修外加行,這是上師瑜伽修法不能代替的。同時,如果沒有慈悲心,則即使上師瑜伽修得再好,也只會是爲了自己的解脫,而不是爲了利益眾生。這樣修的上師瑜伽,就會變成小乘道,根本不是大乘佛法。同時,金剛薩埵、曼茶羅等修法,也是各司其職,不能用上師瑜伽代替。

修顯宗法門,是從最初進入佛門,發菩提心,在修了很長時間,到達八地的時候,外在、內在的所有不清淨現象,才會自然消失。自己的身體,才能變成佛菩薩的清淨身體。這個修法則不需要等到八地,只需從凡夫地開始修,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效果。

如同菩提心有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一樣,上師也有勝義諦的上師和世俗諦的上師,佛也有勝義諦的佛和世俗諦的佛。

勝義諦的佛,是指佛的法身,心的本性如來藏。佛在第三轉法輪的顯宗經典里講,眾生都是佛,心的本性就是佛。意思是說,因爲心的本性是如來藏,所以說眾生皆是佛。這種佛,不是指佛的化身,而是指佛的法身,也即勝義諦的佛。

一般來說,世俗諦的佛,是指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也即很多人都可以看到的化身佛。世俗諦的佛,不是真正的佛,如《金剛經》中所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肉眼無法看到真正的佛,耳朵也無法聽到真正的佛的聲音,凡是六根識可以感知到的,都是世俗諦的範疇。

同樣,先觀察,再依止,然後跟著學習的上師,是世俗諦的上師。進入證悟或禪定境界所照見的心的本性,是勝義諦的上師。心的本性是勝義諦的佛,也是勝義諦的上師。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來源:慧燈之光網站

005.Statue_Padmasambhava.2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