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經典古籍逐步實現數字化保護

從公元8世紀開始,藏傳佛教慢慢在雪域高原逐漸興盛。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時期中,西藏湧現出了眾多高僧大德關於佛學的論著。然而,隨著历史變遷,無數經書遭到了毀壞。現在,隨著宗教政策的恢複和政府不斷加強對藏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整理瀕危經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註。

布達拉宮以其雄偉的身姿,典藏眾多的珍貴文物和佛教典藏吸引著海內外眾人的目光。如今,布達拉宮內以及西藏眾多寺廟珍貴的經典古籍文獻,正借助著現代科學技術,實現電子化的保護和發揚,展示在世人面前。

色拉寺、大昭寺佛教古籍搜集整理室的前身是色拉寺寺屬古經書整理組,於1994年成立,最初只有4人。如今,14名具有紮實藏文文學功底和一定佛學造詣的工作人員,將一部部面臨失傳的手抄版古籍,借助現代科技重現人間。

除了佛學,這些古籍還涵蓋天文历算、藏醫學、工藝制作、舞蹈、音樂等內容。看似簡單照錄,實際上需要很高的藏文文學功底和佛學、音律等知識。

很多手抄本經書,很久以前常有縮寫字出現,稱之爲「公易」,比如有的字,能從一個字拆出四個字,四字合成一個字,那就需要我們把他一個個拆開來。比如「多吉森巴」,這麽看就是一個字,上面有兩個元音,但這個字其實就包含了四個字——「多吉森巴」。當時是爲了節省紙張,節省墨水,也爲了抄寫經書的時候不用耗太長的時間,所以縮寫字挺多的。如今不用爲紙張和墨水擔憂了,所以就按內容拆開寫了。

截至目前,這里已經搜集到3000餘本珍貴經書,其中大部分都是無經板手抄版經書,已經整理完成300餘部。

20140822125936_dtyg

 

在掃描中,整理室的工作人員發現有些經書缺頁了,有些破損了,能夠補的就補,有些缺頁的東西是工作人員從其他地方想辦法找來,比如說去色拉寺,還有哲蚌寺的那些經書庫房里面查找,有沒有這樣的經書,如果有的話就從那邊取出來,取出來以後拷貝一份再補上去。工作人員先打印出來,拿回去補上,然後拿到布達拉宮以後,專門有人從上面照抄。

電子化的經典文集,不僅給眾多讀者帶去了極大的方便,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好珍貴的古老經書。

西藏自治區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2010年可以算是全面起動的一個階段。2010年在(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層面上就是召開了一個全區的古籍普查工作會議,並進行了相關人員的一些培訓。

從2008年第一批成功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6部文獻到2011年第四批成功申報170餘部文獻,目前西藏已經成功申報了200餘部國家珍貴古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藏民族這個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在古籍整理保護上會給世人一份驚喜,給世界一份感動。

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李鵬

來源:新華網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