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夢參老和尚開示
咱們見佛很不容易。不說見佛了,咱們在五臺山,在文殊菩薩道場,你見到文殊菩薩了嗎?文殊菩薩就在這山裡住,咱們就沒見到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也沒入涅槃呀!就在五臺山住。沒有緣!業深,罪業很深,就是障緣。善緣很淺,甚麼善緣呢?沒有能見文殊菩薩這個緣。
這些菩薩現在每天一萬菩薩繞清涼,就繞那黛螺頂,繞這清涼山,你見到了嗎?不但文殊菩薩沒見到,一萬菩薩繞清涼,這一萬菩薩你也沒見到。為甚麼?這就叫業。業障,業障,你所做的業跟諸佛菩薩障,中間有個障礙見不著。等你把這障礙消失了,你就知道了。文殊只此是,何處覓彌陀。你不求見。等你不求見了,不求見了佛常現前。你愈不見,佛愈現前。愈見,愈見不到。
文殊菩薩天天在五臺山到處轉,你看見了嗎?你能看見放羊的那個老頭,或放牛的老頭,你給他磕個頭,「文殊師利菩薩」!我可見到你了,那老頭是文殊師利菩薩。但是很多大德到五臺山,看見放牛的或者放羊的一個老頭要來接他了,說你找文殊菩薩,就跟他說一段話,這個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信嗎?當你業銷的時候,一切諸佛境界都現。
編者註:此 則視頻來自中國五臺山普壽寺文德工作室。普壽寺,在五臺山道場最鼎盛時期,曾是大華嚴寺的組成部分。後來,大華嚴寺更名為大顯通寺,大顯通寺又分離出若幹 個小寺廟,普壽寺即為其中之一。「文革」中,寺廟殿宇佛像毀壞殆盡。五臺山當代名尼通願老法師,生前曾一再申請恢複重建普壽寺,興辦五臺山尼眾佛學院,但 未能如願。1991年通願老法師圓寂後,其衣缽弟子如瑞法師、妙音法師秉承先師的遺願,在原寺廟的廢墟上,白手起家,建造寺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與建 設,寺內相繼成立戒學部、華嚴部、律研部、後勤部等主要修學堂口;法堂、鐘鼓樓、東西配樓以及氣勢雄偉的大雄寶殿等殿宇也已順利投入使用。與此同時,普壽 寺在尼眾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果。自1991年複建以來,共舉辦24屆安居培訓班,畢業人數近3700人。2011年年底,正式掛牌為五臺山尼眾佛學 院。





















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