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清溪300尊隋唐摩崖佛像兩年被盜空

清溪摩崖造像哪去了?

2012年6月20日,資深網友老秦玩物(網名)在討論版發表了一條帖子「我們收藏石彫的目的是甚麼?」講述了四川內江清溪摩崖造像遭盜竊的駭人事實:前後相差不過兩年,清溪摩崖的造像悉數不見。兩張照片上的差異足以讓人震撼!很快,這條貼子在討論版里迅速引起共鳴,不幾日便有長達14頁的跟貼。

記者致電採訪了正在新疆考察的秦臻(老秦玩物)博士,秦臻感慨地說:「我是在2010年的時候,陪同社科院考古所李裕群、川大霍巍先生等進行實地考察並且逐窟攝影、測繪。當時這個石窟給我的感覺很好。石窟最早是從隋代時期開始開鑿的,經過唐、五代,直到宋代,延續不斷地開鑿了三四百年。2010年的時候看整個石窟,還是非常精彩的,保存得也是相對不錯的。前一段時間,我們一個同事(段教授)也想去看,他就問我這個石窟在甚麼地方,結果他到了現場以後,他就給我打電話說『這甚麼都沒有,一片都沒留』,我說『怎麽可能呢?2010年我才去看過』。後來,他就用行動電話照了照片,彩信給我,我當時一看,心里一驚。簡直是洗劫一空!心里當時就特別地憤慨!」

據段教授說,他當時發現石窟被盜之後,就向當地的邨民打聽。當地的邨名告訴他,2011年的時候,來了七八個人,在這幹了幾天。起初,這些邨民還以爲是考古單位或者是文保單位在施工,就沒做理會,直到後來,發現石窟被奇跡般地「清空」了,這才反應過來,並報了案。

誰來守護摩崖造像?

據悉,清溪摩崖造像最早是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1987年夏)時被發現並被列爲文物保護單位。最早的著錄可見1988年4月的《四川文物》:「清溪摩崖分布在長約150米,高約2-3米的崖壁上,共十八龕,317尊摩崖造像……雖有少數侵蝕,但尚基本保存完好。」秦臻說:「實際上也非常重要,非常精彩,包括對造像,從四川北部,到四川安岳這一條線,整個都有流傳過程,有非常清晰的脈絡,不管是學術價值還是考古價值都非常重要,藝術價值也非常高。文物脫離了原生環境,對它的研究和探討就會發生改變。」

事實上,四川由於历史原因留下了非常多的精美造像,據知情人士說:「四川原本有很多石窟,現在除了個別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外,其它的所剩無幾。而破壞最嚴重的,並非外族侵華或者文革破四舊,正是藝術市場最爲繁榮的這幾年,這些精美的造像就像是瞬間從世間蒸發了一樣。」確實是這樣,清溪摩崖造像被盜事件,並非孤例,近年來,許多田野文物同樣沒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

秦臻補充說:「政府沒有給予相應的保護措施。雖然被列爲文物保護單位,但幾乎就是沒有人管。我記得我們去的時候也沒有欄桿或者任何保護措施,我們在山崖山坡上還撿到一些散落的東西,後來交給文物保管部門。我得知石窟遭盜後,還給文物局長打了個電話,他說並不清楚這個事,我告訴他『已經被盜了』,他說『那我去問問』。就這麽個態度!到目前都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更不指望有可能破案甚麼的了。」記者也隨後致電了內江文物局局長,局長也以「不屬其管轄所以不知情」的理由拒絕了採訪。

「我們」還收藏石彫佛像嗎?

文物犯罪的誘因,最終要歸結爲不合法的黑市交易,高額的利益驅動,刺激了人們獲取暴利的心理。尤其這兩年藝術品價格飛漲,各種文物偷盜變本加厲。因爲,這些偷盜的文物或被偷運出境,或經過多次轉手,最終流向了收藏家的手中。所以不少人將文物盜竊的責任推到了收藏家的頭上。這雖然有些偏頗,但也不是全無道理。頻頻發生的文物盜竊事件正在影嚮不少「良心藏家」對於石彫佛造像收藏的「堅持」。

在秦臻的帖子(「我們收石彫的目的是甚麼」)的回覆中,有位網友表示,堅決不再收佛造像,因爲有很多都是從寺廟或是石窟中偷盜出的。秦臻自己也表示,因爲自己做文物研究,以前多少也收些石彫,但自從這件事之後,再也沒有想收的欲望了。當然大多數的藏家認爲,還是會繼續收藏,但是在購買前一定要認清楚,如果石彫的斷裂面有「新」的痕跡,則很有可能來路有問題。

吳先生收藏石彫已有多年,當記者將清溪摩崖石窟被盜後的照片展現給吳先生看時,他驚愕不已!他表示,「開始從事石彫收藏是出於審美、喜好,但是隨著收藏的深入,早已不滿足於視覺的享受,更多的是喜歡背後的文化,喜歡去研究。任何文物離開了原址,其研究價值都會大打折扣,太可惜了!」

吳先生繼續補充說:「收藏還是會繼續,但是提醒了我,千萬認清東西的來路。其實我相信每個真正的收藏家都會有一種社會責任感,我們真正想保護這些文物。因此我堅決不認同是收藏在助長這些文物犯罪。我覺得要負比較大的責任的是那些缺乏素養的文物販子、經銷商,他們明知道有些東西出自盜竊,但是爲了獲取其中的利益還是倒賣,甚至有的時候直接慫恿犯罪。而且當地政府也很不負責,沒能保護好絕對是他們的失職!」

來源:中金在線

清溪摩崖造像第十二龛位2012年摄

清溪摩崖造像第十二龛位2012年摄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