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的戒律(下)

我這樣說,是因為如果你十分愛吃肉,但有人強迫你不要吃肉,那就會是個大問題了。你永遠無法真心遵守這個規則,只因別人迫你才不得不做。首先,你不願意茹素;其次,你不明白自己在做甚麼,因而也不會尊重素食;第三,你不會真心誠意地茹素,你會偷偷吃肉。

我記得有一次去亞洲傳法,一些朋友和學生帶我到一間中式素菜館去。那裡供應很多美味的菜式如燒肉,雞和魚等,但全都是用素料做的,我感到很好笑。我們點了素牛排、素豬肉、素雞、素魚等。所有中式素菜館都供應差不多的菜式,可惜我卻感到我們是借著吃假肉來欺騙自己。

為何要欺騙自己呢?那些根本就不是肉。這說明了你並未受到啓發,並未發願菩提心,因此是被迫茹素的。其實你想吃魚,想吃豬肉,想吃牛肉,想吃牛扒,但卻被迫不能吃這些肉類。因此你現在是欺騙自己,將食物做得像牛肉、豬肉或羊肉的味道,然後吃掉。

2

這實在是個大騙局。你不單在欺騙佛法僧,也在欺騙自己。這真是件可笑的事。這種事只會在別人命令你:「別做這事,要做那事,不應吃這種東西」時,才會發生,這並非好事。你必須在內心生起願菩提心,才不會吃肉。

當我成為素食者時,很多人無法接受,就連我的家人、侍者、僧眾、信眾與朋友都不相信,因為我極喜歡吃肉。他們問我:「不吃肉你怎麼能夠生存?」我說:「可以的。」

接著一些當醫生的朋友很認真的對我說:「最好不要立即改為素食,這會對你的健康不利。」我告訴他:「如果我因茹素缺營養而死也不要緊,我不過是一個行將死亡的人,但有多少眾生因口腹之欲被宰殺。」

理論上,我不介意明天早上會因為吃素而死去。基於願菩提心,我有強烈的信念與信心。即使只有一丁點的信心,也足已使我毫無困難地茹素。結果真的沒問題,我順利茹素。我相信這是因為加持的緣故,而加持來自我的願菩提心,並無其他原因,只是我培養出一點願菩提心而已。

一旦具備了願菩提心,持戒就會很自然,這是真正的「屍羅」,為你帶來清涼的感覺,讓你冷靜下來,使你感到平靜與快樂──不是自滿,而是感恩。你無需炫燿自己能夠茹素,或能夠做這做那,只會滿心感恩。

不應炫燿自己持守的戒律。別像某些僧眾一般,他們為了表現自己過午不食而小題大做。譬如他們因為交通擠塞而遲到,抵達午飯的地點時,已經下午一點了,他們就會說:「哦!我不吃午飯了,現在已是下午一點鐘了。」真是廢話。

守戒固然是好事,但仍應該用膳。邀請他們用膳的家庭,花費許多心力準備食物,結果卻因他們遲到數分鐘,就小題大做地說不吃午飯了。為甚麼會這樣?即使釋迦牟尼佛也不會因為要賣弄而說這種話:「我嚴守戒律,所以不吃午飯了。因為遲到幾分鐘我可以犧牲午飯。」這不是慈悲的做法,並沒有考慮到施主為你費盡心思準備食物的心意。

你可以作出犧牲,然後說:「好吧,為了主人家的盛情,我會吃午飯。」有些人對守戒很嚴格,但其實是由於缺乏願菩提心。反之,有些人很自負,他們覺得:「我那麼堅強,可以不吃午飯和晚飯,仍然活得好好的!」可是誰曉得呢?可能他們在回家後偷吃美食也說不定。這是很有可能的,這世界甚麼事都有可能的。

要能真心誠意地修持金剛乘、大乘與小乘的任何一種戒律,必須先發願菩提心,然後所做的一切就自然具備真心誠意。不單如此,真誠會使你的所作所為為你帶來無比的喜樂、祥和與滿足,你會因為能如此做而感到幸運。

image

如果你立誓不吃晚飯,會從內心感到舒坦和覺得幸運,因為能夠為眾生而如此做,那是很好的。你會感到滿足,會因持守戒律(屍羅)而感到喜樂與安詳。

這才是真正的戒律(屍羅),真正的清涼,真正的平和。這就是戒律(屍羅)的意義──不管那是怎樣的戒條。

否則,你會覺得戒律(屍羅)是個負擔,即使不覺得是負擔,也會很自私的想:「我做的事沒人做不到,我很了不起。我與眾不同,因為我不吃晚飯。我很了不起,因為我不吃肉。我很了不起,因為我不飲酒。我是與眾不同的。」

在佛教的修持裡,這種自負的態度是行不通的。一般來說,佛教有五條基本的戒律。在佛教的教法裡,一般講的是十種應作的善業與十種應避免作的惡業。

文/嘉旺竹巴法王《靈性革命》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