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毛病都是想出來的!

日思夜想胡思亂想
想出焦慮想出糾結
左思右想前思後想
想出痛苦想出麻煩
想入非非胡思亂想
想出煩惱想出毛病
幻中逐幻空花泡影
不除妄想此心難降!

我們的頭腦有個最大的慣性,就是一天到晚不停地想、想、想,不管是有用沒用,和自己有關無關,都會停不住地想。有的人更是特別愛「上腦」,以「想」為享受,不知不覺地陷入「想陰」。你看那些總是皺著眉頭、目光迷離、若有所思的人,基本都屬於這一類,外號「上腦怪獸」。

可以說,絕大多數多身心的毛病,都是想出來的:
想得太多了,就患得患失,破壞了心靈的安寧;
想得太多了,就面容無華、神經衰弱、失眠多夢;
想得太多了,就萎靡不振,寢食難安;
想得太多了,就內分泌失調,長痘痘生疙瘩;
想得太多了,就疑神疑鬼、恐懼不安,乃至產生抑鬱;
想得太多,百病從心生,罪業也由之而起。

j1

「心生便是罪生時」,妄想是最壞的東西,想多了,使我們背離真實,使我們原本的清淨心蒙上了灰塵。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在《信心銘》中說,「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妄想本來就是虛幻的空花,我們卻以幻為真,時時都跟著它轉,搞到頭昏腦脹。如果你是這樣,菩提一葉建議你花上一天時間,跟農民伯伯去地裡幹活,保證你手腳酸痛但神清氣爽,因為在體力勞動的時候,念頭自然就少了,這正是最好的休息。

《心經》上說「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是陰,我們修行就是要破除五蘊之陰,其中一個就是「想陰」。一個心胸開朗、思想單純、心安理得的人,一定容光煥發。而一個心思重重、患得患失、表裡不一的人,就面如敗灰、眼神散亂。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首先就不要胡思亂想,要做到「善護念」,時刻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

這麼說,我們就不需要思想了嗎?當然可以想,「想」是我們生活工作中必要的工具,但必須如法地「想」。

佛說「八正道」,其中就有「正念、正思維」。甚麼是正念?念佛念法念僧念菩提。甚麼是正思維,正大光明地思想,發心正、有主題、有目標,絕非胡思亂想。

我們無論是為自己的事業、工作或者修行,發心都須無私無我、利益群生,並且在想的時候就集中精力、清楚明白地想出一個結論,然後就去行,做出一個結果來,避免無用的空想。反之,如果我們是私心自用、想入非非的妄想,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晦澀暗淡的心態,活得很疲累,對於修行而言,更是一大障礙。

j2

佛陀在《楞嚴經》中說到如何斷除「想陰」: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消滅、寤寐恆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複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惟一精真。」

當我們通過禪定修習,達到「想陰盡」的時候,妄想雜念就斷除了。無論是醒是睡,寤寐一如,時刻都能保持清明的覺知,看世間一切萬物,就好像鏡子映現一般,了了分明,又沒有一點粘滯。這就是莊子所說的「至人用心若鏡」。

「想」就是分別、分別即妄想;真正的用心就如同鏡子一樣,美女來美女現,恐龍來恐龍現,沒有分別取舍、如實地照見。這就是從「想」到「覺」的提升:對身心內外的一切境界,都清明了知,又能保持一念空明,不打妄想。正如《維摩詰經》所說:「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禪師們對於妄想是深惡痛絕的,在禪堂上對答,如果你稍一思慮計較,大棒子就招呼上來了,伴以一聲大喝:

「思量即不是,想你個頭啊!」

這一棒下來,絕對讓你頭破血流,思維短路。此時如能回光返照,瞥見你自心的靈光覺性,那這一棒子可就受用無窮了!

12345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