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懶人

現代社會往往有一些懶人,在我所居住的美國尤其明顯。

美國是一個社會福利制度頗發達的國家,對失業的人頗多照顧。政府設有社會安全機構,來照顧年老或沒有工作的人。這一個制度,以佛教慈悲為懷的立場及緣起思想來看,本來是很好的。能使不幸失業的人,至少有基本的生活及尊嚴,也能使社會維持一個基本的平衡與和諧。

但在這種制度下,人類因種種劣根性使然,往往就有人明明可工作而不工作,寧願在家中領取社會救濟金,志願做個社會寄生蟲。像這種現象,往往就不是立法或一種社會制度所能改變得了的。因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人類的人生觀與價值思想。除非西方的思想家們能提出一種讓這些人真正相信的思想,使其看出懶惰的壞處,才有可能使他們的行為改變。否則這種現象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這些人並不覺得不工作有何不妥。不工作在西方傳統的基督教思想裡,最多只是「小過」,不能算是阻礙其「上天堂」的重罪。就好像中國人所說的「大德不逾,小德出入可也」,沒甚麼大不了。而站在西方近代的思潮立場看,這些人就更有話說了。要引用反文明、反科技甚至環保為理由,來支持自己的「懶人哲學」,皆是很容易的。有社會階級意識的人,幹脆就說目前整個的社會體制只是一個「剝削機器」,而他們接受福利金,但沒有造反去推翻這個體制,就已經是一種美德了。甚至也可以說是一種「貢獻」。

jue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

面對這些情形,我每每會覺得也許只有佛教思想,才能收拾這些懶人。因為大凡是人,皆不願死。而佛教思想則能深刻地指出,懶的生命存在事實上就是死。人不工作而用別人的付出來支持自己的生命,一點都沒有「賺到」。而這樣做所真正失去的,卻是人自己的生命。

以佛法流轉的生命觀來看,生命之流是需要不斷地流動以維持其健康的。不流的河是一灘死水,長久不流,就會生藻出蟲。

而一個不運作的生命,不但像是一灘死水,也像是一部長久不轉動的機器,是很容易生鏽的。若依佛法的輪回觀「你就是你的所做」的道理,懶而不動的生命,很快就會成為如海綿一般沒有活動力的狀態。這也就是生命之死了。而這種死並不是上帝或死神使其發生,而是存在的生命自身使其發生。美國人若能有緣起的生命觀,而了解「你就是你的所做」的道理,就不會再有那麼多懶人了。因為這能合理地讓大家明白「不動作的業」的真正後果。

西方流行的個人主義思想,較易形成一種以表現自我為主軸的工作觀,也容易形成以「為自己賺更多錢」為主要價值取向的工作驅動力。但在這種思想前提下,人們每每容易忽略了工作本身對生命的意義。於是許多人一旦賺的錢和福利金差不多,就寧可不工作了。也有許多人一旦覺得自己的工作不能真正地「表現自我」,也就不工作了。若以佛法的眼光來看,他們均不了解工作的真正意義。

image

精勤的正命

故在佛教中,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皆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地「有所事」。

在家人的有所事,講究的就是八正道中的「正命」———正當的謀生方法。而出家人雖是接受在家人的供養,不直接從事生產事業,但出家人的工作是精勤修習佛法,以作正法的宗教師。

故在家人及出家人皆當有所事,精進地做好自己當做的事。這不只是合理地用工作以換取資生的需要,最主要的是佛法的生命觀,主張生命應當勤勞作。懶惰的生命正像是處在昏沉狀態中一樣,其實是一種死亡。也只有能勤勞作而把生命的能力發揮出來以利益眾生的人,才夠資格去探討甚麼是了生脫死。因為真正了生脫死所須具備的,是一種雄健的智慧和生命力。

近人想象的了生脫死,總是不離一個懶字。以為人一旦「了生脫死」了,就「永離塵勞」而甚麼都不用操心了。一般人以為的「解脫」,也是以愈少事才愈有禪味,也才愈「遠塵離垢」。這一種思想只是懶人哲學,根本就不合乎根本佛教的精神。

人的生命,無論是內還是外,均是不住的流轉和執行。內有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周而複始;外也有四季的交替,日月的執行。宇宙中一切的存有均是不住運轉循環的過程,而人類又豈能例外?

中國儒家有句話,我以為講得很好,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儒者觀察天地萬物的氣象,尚且會得到人當如日月一般運作不息的結論。更何況是能深觀一切萬法的佛法?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