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實修:哪裡疼就「聽」哪裡

一個人打坐的時候,一盤腿,就可以把氣聚集在丹田之下,就跟生了一堆柴火似的,不但肚子這裡熱,全身都會感覺暖洋洋的。為甚麼會這樣呢?因為你不打坐的時候,能量是分散的,但是你一打坐,就把能量聚集起來了。

積聚自己的能量,然後把它點燃,就是打坐所要達到的一個功效。

0

不過,最好是通過自然生火的形式來讓能量燃燒,不要加入太多人為的因素,否則反而會對身體產生消耗。有些人非得使勁,一心想用意守住某個地方,結果適得其反。

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一旦加入「人為」兩個字,它就變得不自然了。真正的打坐修行是自然無為的。

那麼,我們怎樣讓身體的能量自然而然地生成呢?打坐的時候,我們必須找到一條通道,哪怕這是一條沒有用的路,我們也得借助它沖破阻礙,走到有用的地方去。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這條路的路口。找到了路口,我們就能順著它找到答案。怎麼找呢?有些人覺得應該意守丹田,至少要學會靜心。可是這樣一般人不僅很難做到,而且未必有效。這裡,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加簡單還很管用的意守辦法,那就是身體哪裡疼就守哪裡。

比如說,你盤腿的時候發現自己根本靜不下心來,而且腿也很疼。那麼,此時,你就可以定下心來,先找到腿疼的地方。可這個痛點也許是膽經的原穴——丘墟穴,這就說明你的膽經在這裡不通了。

那麼,你就先順著膽經揉一揉,等它不怎麼疼了再盤。這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能盤得比剛才高了。可能剛才還只能單盤,現在就能開始嘗試雙盤了。

雙盤時如果又有一個地方疼,那你就再把疼的那條筋敲一敲。這樣一來,在盤腿的過程中,您就能把那些不通的經絡逐漸打通,而你的體質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這些東西就是你自己掌握的,最終會變成你自己的內力。如果打坐時您覺得疼就幹脆放棄了,或者今天練一下,明天就不練了,打坐也就失去了它的靈性。

就在這個逐漸打通經絡的過程中,我們就逐漸開出了一條道路。而所謂的路口,其實就是您不通的地方。養生就是要學會自我修複,這要靠大家「沒病找病」才能做到。甚麼叫「沒病找病」?就是沒打坐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但是一打坐,就知道自己哪裡酸、哪裡痛,應該從哪裡開始疏通。揉著揉著,就會感覺到由痛變酸,由酸轉正常的滋味了。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只要每天這樣修複一點點,你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強壯。

這時,你就自然而然地學會靜心了。為甚麼呢?比如,你本來想意守丹田,關註點是在丹田,可身上的酸痛使得註意力無法集中,結果越守越亂。可現在呢,你哪裡痛就關註哪裡,意念也跟著酸痛的地方走。比起守丹田,這種做法就容易得多。當註意力慢慢地跟著一條條經絡上的痛處走的時候,你的意念就能集中,逐漸就能開始靜心。

0

到這個程度時,再讓你意守丹田,就會容易得多。隨便守哪條經,你都能輕松做到,因為您已經找到了「守」的感覺。

相反,要是你腿上很痛,卻去死守丹田,就很難辦到。更何況,這時你也會因為沒有對比,體會不出甚麼是靜心,甚麼是雜亂。但是經历過這個對比的過程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所謂的靜心並不是甚麼都不想,而是平靜自然地觀照自己身體的各種感覺。

同樣,所謂的意守丹田,也就是讓我們學會集中註意力,把意念引到我們所要到的地方去。這就是「制心一處」的功夫。丹田是活的,如果你要死守著某個部位,那就會得不償失。可以說,凡是你能把氣集中的地方,都可以叫丹田,反之都不是。

通過打坐,我們能迅速發現身體上的毛病,得知自己身上哪些經絡不通。發現這些問題後,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

有人一提到傾聽內心的聲音,就覺得很玄虛。其實,它一點都不複雜,關鍵在於意念。我們可以先問一下自己:身體會發出哪些聲音呢?我們想傾聽甚麼呢?聲音是從肚子發出的嗎?還是從身體的其他部位?這些都不必急著下結論。

image

我們只要在打坐的過程中學會關註痛的地方,哪裡疼就「聽」哪裡,就會慢慢地掌握這種「聽」的方式。

比如說,我們可以「聽」到身體酸痛的感覺,可以「聽」到刺痛的感覺,還有氣血暢通之後身體十分舒服的感覺。我們可以「聽」得特別詳細,不管身體有多麼細微的變化,我們都能感知得到。這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能夠聽懂身體的聲音,並且實現身體與心靈的對話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