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不喜不憎】—— 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是心中沒有對立,沒有取捨,沒有親疏遠近。不喜不憎,平等禮敬眾生的佛性。修行,要在「無」處用心,使我們的心常處於平凡之中。平凡的心是真正的好心,在善惡境緣中不扭曲、不混亂、不顛倒,時時與道相應。

常行直心,則是超越「分別」與「統一」的心法合一。有時,修行者的心境已達到相當平穩的狀態,但是一注意起自己的心念起伏,就想努力使心完全靜止,結果卻適得其反,心動盪得更厲害,比原先更焦躁不安。這種情況,如同看到容器裡的水面有些波紋,試圖吹氣或用手撫平微波,最後都徒勞無功;若置之不理,波紋終究會消逝,水面也就平靜了。

實相,具足性、相、理、事、因、果。假使以為萬物的體性是停滯不動的,便會與活潑的現象與作用產生矛盾,觀行就會陷入二元思惟。所以,聖嚴法師強調:深信因緣,方能接受「空」的道理,唯有空去對一切事物的虛妄執著,才能從自私的小我及驕傲的大我,得到解脫,進入禪的悟境。

禪修,從覺知自己的身心運作開始,漸漸地就會明白:我們所激起的煩惱與情緒其實都不存在,並沒有任何人能真正擁有它們。

對許多佛教徒來說,四大與五蘊只是抽象概念,若用來實觀身體、心靈、環境與自我感的互動,即能在色、受、想、行、識中淡化執取,五蘊的堅實性將因此鬆動;當我們更靈敏地覺照身心,就能體悟自我的空性,於是更有信心層層放下:修行的挫折與歡喜。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