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頭,幸福需要一些自信

鐘是佛教叢林寺院裡的號令,清晨的鐘聲是先急後緩,警醒大眾,長夜已過,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鐘聲是先緩後急,提醒大眾覺昏衢,疏昏昧!故叢林的一天作息,是始於鐘聲,止於鐘聲。

有一天,奕尚禪師從禪定中起來時,剛好聽到陣陣悠揚的鐘聲,禪師特別專註地豎起心耳聆聽,待鐘聲一停,忍不住召喚侍者,詢問道:「早晨司鐘的人是誰?」

侍者回答道:「是一個新來參學的沙彌。」

於是,奕尚禪師就讓侍者將這沙彌叫來,問道:「你今天早晨是以甚麼樣的心情在司鐘呢?」

沙彌不知禪師為甚麼要這麼問他,他回答道:「沒有甚麼特別的心情!只為打鐘而打鐘而已。」

奕尚禪師道:「不見得吧?你在打鐘時,心裡一定念著些甚麼,因為我今天聽到的鐘聲,是非常高貴嚮亮的聲音,那是正心誠意的人,才會發出的聲音。」

沙彌想了又想,然後低頭,小心翼翼地說道:「我不能像其他師兄一樣參禪,只能做著這樣簡陋單調的工作,便更加兢兢業業,敬鐘如佛,用入定的禪心和禮拜之心來司鐘。」

奕尚禪師笑道:「抬起頭來,你何必看輕自己,你的鐘聲不僅嚮亮,而且圓潤、渾厚、深沉、悠遠,達到了激濁揚清、心靈空明的境界。即便天天參禪,也未必能達到這樣的心境。」

這位沙彌大受鼓舞,不但司鐘時如此,做任何事,動任何念,一直記著剃度師和奕尚禪師的開示,保持司鐘的禪心,他就是後來的森田悟由禪師。

柴陵鬱禪師曾作了一首禪偈: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其偈意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顆屬於自己的明珠,此明珠就是成佛之正因,智慧的根本。有情眾生如果能透過梵行修持、參禪體證,磨去古鏡苔痕,還自己神珠明光,不但自己能見諸法寶相,草木山河也會因此而蒙受光明。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們以別人為參照物,將別人的糢式套用在自己身上,如果失敗了,便認為自己與成功無關,與幸福無緣,於是隨波逐流,逐漸喪失自我。

自信一些吧,自信能讓你的幸福更加飽滿。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坦然地對待生活中的苦難,擁有幸福的動力;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勇氣穿過泥濘,尋找前方的幸福。自信向一盞明燈,指引人們並不斷地完善自己,精神煥發地踏上幸福的徵程。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