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有位經濟學家到山裡散心,看到農夫悠閑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好奇地走過去詢問。
經濟學家:「你沒有下地勞動嗎?」
農夫:「已經下地回來了。」
經濟學家:「為甚麼不趁天氣好多種一些呢?」
農夫:「沒那麼多地,這樣也夠吃了!」
經濟學家:「你可以承包別人的地啊!」
農夫:「承包別人的地幹甚麼?」
經濟學家:「地多了可以多產糧食啊!」
農夫:「產那麼多糧食幹甚麼?」
經濟學家:「糧食多了可以多賣錢,也可以深加工,再擴大承包規糢。」
農夫:「擴大承包規糢幹甚麼?」
經濟學家:「你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農夫:「有更多的錢又幹甚麼?」
經濟學家:「有了更多的錢你可以聘用員工、職業經理人,打造團隊,把公司上市。」
農夫:「上市幹甚麼?」
經濟學家:「你就可以安心做董事長,不用勞動也可以賺很多的錢。」
農夫:「那我做甚麼呢?」
經濟學家:「到時候你甚麼也不用做了,定期上半天班簽簽文件,然後就可以躺在草地上曬太陽享清福了。」
農夫:「我現在不是已經躺在草地上曬太陽享清福了嗎?為甚麼要去周折這一番呢?」
經濟學家:「……」
袋裡有米,擔心甚麼?爐旁有柴,忙碌甚麼?您所擁有的資源,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您所積蓄的財富,已經足夠終生吃喝;您所向往的幸福,此時已然具足!
看看窗外的夜空,聽聽遠處的寂靜;看著房間裡暖暖的燈光,聽著胸腔中嘭嘭的心跳;讓呼吸綿長,使心緒寧靜;讓身體放松,使感覺悠然——這,就是大圓滿!每個人的圓滿,過去具足,現在具足,未來具足!
修行是為了覺醒,覺醒就是如此簡單!修行不是讓我們成為神仙,能在天空飛翔。即使我們長出翅膀得以飛翔,也只是一只鳥兒,而不是佛陀——佛陀是究竟覺醒者!
《六祖法寶壇經》:
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雲:「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複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牛頭法融禪師《心銘》: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燻煉。往返無端,追尋不見。一切莫作,明寂自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