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悟。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某寺中,一尊聖僧的塑像被老虎咬了。
弟子問師浩禪師:「既然是聖僧的塑像,為甚麼還會被老虎咬呢?」
禪師答:「就是要讓天下人懷疑死。」
懷疑吧,懷疑吧。只要你敢懷疑,你就會覺悟所謂「聖僧的塑像」到底代表了甚麼。只有懷疑,才會認真去思考;認真思考過,才能有所領悟。
多數宗教都強調信心,因為信心代表虔誠,更能給你安穩。如果你有一點點懷疑,都會被認為是不敬。
而禪宗卻不同,不但允許和鼓勵你懷疑,更通過參話頭等方式,引導你去懷疑。
高峰禪師的師父問他: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高峰答:「狗舔熱油鍋。」
師父說:「你從哪裡學得這些無聊話?」
高峰說:「正要師父您懷疑!」
他的師父聽了,莞爾一笑。
在這裡,不只老師鼓勵學生懷疑,學生也故意讓老師懷疑。但這種懷疑不是針對人,而是針對法,不僅不沉悶,相反,還充滿了探尋真理的喜悅。
懷疑是思考之母。笛卡爾曾說:「如果你要成為一個真理的真正追尋者,那麼在你一生中,最少要有一次,盡可能地懷疑所有事物。」如果你沒有懷疑過,那你離真理也未免太遠了。
一個真正會思考的人,不是為每一個問題找到答案,而是對每一個答案產生疑問。人生有很多問題,每個問題都有人為我們提供現成的答案,你要做的是懷疑:
「是這樣嗎?真是這樣嗎?」
所以禪宗祖師們常說一個字:「參!」而這個「參」字,更已經突破了常規的思維糢式,不是用頭腦的邏輯思維去推理,而是放下妄想之心,斷除思維之念,在「無思之思」中,用全部的身心去參去悟。
溈山禪師問香嚴禪師:「師父在世時,你聰明伶俐,問一答十,這些都是你的意解識想而已。現在我問你一句,不可引經據典,用你自己的話回答:父母未生你時,你在何處?」
香嚴禪師想盡了所有的佛法經典,也找不到答案,於是請求師兄賜解。溈山回答:「我告訴你的答案是我的,不是你的。縱然我現在告訴你,他日你必定會責怪我。」
香嚴禪師沮喪之下,獨自一人跑到山上隱居。有一天,他在鋤草時,不經意間拋起一顆石子,打在不遠處的竹子上,發出「當」的一聲脆嚮。就在這個當下,困擾心中多時的疑團豁然開解。他喜極而泣,當即朝著溈山的方向禮拜:「當日要是師兄為我說破,也不會有今日的法喜!」
如果能將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大疑團,顛之倒之,拆之解之,思之想之,念念不忘,然後有一天,突然疑根頓斷,恍然大悟,那一時,因為對生命全然的了悟而獲得的喜悅與自在,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
就是要你懷疑,
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