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有信心:彌陀的加持是隨時存在的!

前面的信願跟持名,是偏重在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以下我們把信願跟持名三資糧的意思,各別展開來說明:甚麼是信?甚麼是願?甚麼是持名?我們先看信的部分:

乙一、信
每一個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作根本,而且每一個法門所信的是有一點差異的。站在往生淨土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第一個彌陀大願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議,你對彌陀本願的攝受,要完全有信心,你相信他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拔你,你要相信這件事;

第二個自性功德力,就是你在念佛的時候,你那個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

第三個是名號功德力,你所念的這個佛號,法力不可思議。
這個彌陀的力量是能應,那我們心中念佛的是能感,好像月亮高掛在空中,我們把水準備好的時候,這個月亮的光明就會映在我們的水中,說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感應道交。這三種力量,到經文的時候,是很多很多次的說明,說是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三種力量所成就的功德。

這個地方我們簡單的說明一下

修淨土的人,第一個你要對彌陀的救拔力有信心,就是彌陀的本願力。我們平常也發很多願,我希望怎麼怎麼地──我希望我一生都不要生病、我希望我怎麼怎麼地。但是我們發了願以後,其實我們很難實踐,因為我們這個願沒有資糧,沒有福德智慧的資糧來加持這個願,所以我們平常發的願叫空願。

在整個佛法當中,一個咒願力要產生力量,要有二種力量的加持:一個是三昧力,一個是法身力。

我們先講三昧力。在經論當中講到一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的森林裡面,有一個修道的仙人,這位仙人他成就了四禪,他入定的時候,內心有殊勝的三昧樂,他不用睡覺、也不用飲食;但是他從禪定出來的時候,跟我們完全一樣,也要吃飯、也要睡覺,所以他就去吃一些山中的水果。有一天他從禪定出來,去採水果的時候,因為這一天下雨,結果不小心跌倒,把腳摔傷了。有禪定的人在禪定的時候,他是不會起煩惱的,他有所謂的定共戒;但是他從禪定出來以後,他的煩惱是繼續活動的,所以他起了嗔心,就咒願說:從今以後,這個國家十二年不準下雨。那不得了,他這個咒願力的背後,有四禪的加持力,果然龍王就不敢下雨了。

沒有下雨是很嚴重的,這個國家的國王就緊張了:這幾個月都沒有下雨,怎麼辦呢?就把大臣找過來:是不是寡人的德行有虧啊?我是不是要向上天來懺悔?就請巫師來卜卦。結果卜卦出來說:不是國王你德行有虧,是森林當中有一個修道仙人,他出來採水果的時候,跌倒了,生氣了,就咒願十二年不準下雨。這個國王很緊張了說:這十二年不能下雨,那國家的人民怎麼生存呢?就請大臣看看有沒有甚麼方法?這時候有一個智慧大臣說:國王!你不要緊張,他的咒願之所以有力量,是來自他禪定的加持;只要我們破壞他的禪定,他這個咒願的力量就會消失。

所以國王就派一個淫女,到山中破壞他的梵行。梵行被破壞以後,禪定失掉,天空就開始下雨。

這個公案的意思就是說:一個成就四禪的人,他產生的咒願──十二年不準下雨,就有這種加持力。當然禪定是生滅法,它所產生的加持力,有時間、空間的限制。

但是佛陀法身產生的咒願,能夠遍十方眾生。我們阿彌陀佛所發的願,他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個是彌陀的大願當中,最重要的第十八願。身為一個佛陀,在他的清淨法身當中,對十方的眾生宣布:哪一個眾生臨終憶念我的聖號十念,我一定會現前來救拔你。當他宣布的時候,這個力量就開始存在法界當中,隨時跟我們感應道交。

所以我們經常說:深信諸佛皆充滿,也就是說彌陀的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相信在這個宇宙當中,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就是彌陀的本願力。

這是我們要了解的第一個能應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