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與順從

「忍耐與順從」:歡喜的接受,發自內心的尊重,溫和而又包容。
自卑者擅長批判,內疚者喜好攻擊,忍辱者顏色和悅,包容者博愛萬物。「忍耐與順從」就是寬恕之道:寬恕自己是智慧,寬恕別人是慈悲。

《佛說罪福報應經》雲:「為人端正顏色潔白暉容第一,手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優婆塞戒經》:「善男子!若有智人樂修忍辱,是人常得顏色和悅,好樂喜戲,人見歡喜,睹之無厭;」

佛教最具慈悲精神。佛教的慈悲教化有八種特性:包容性、理智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平性、慈悲性、忍辱性、普遍性。佛教沒有遠近、敵我、叛教者或不可觸者之分,所以稱作慈悲教化,或者叫非暴力教化。

忍辱是慈悲的基礎。忍辱波羅蜜的圓滿,是完全由自我心地下手,滅除自心之貪、嗔、無明、怯弱而獲得圓滿。忍辱並非是在修世界上下功夫,因為「眾生煩惱無有窮盡」。然而以調伏自心之法,卻能消除沖突。我做不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但我可以滿意所有的人! 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我完全做不到;滿意所有的人,我完全可以做到,乃至所有的人、事、物!

佛在《六波羅蜜多經》中說:譬如,有人擔心腳被荊棘刺傷,而想以牛皮鋪滿大地,以免行走時的憂患。智者問他:「你找牛皮的目的是甚麼?」他說:「避免腳被刺傷。」智者教導他:「不必如此,只需將一塊牛皮墊在腳底,就能永遠不受傷,何需用那麼多牛皮鋪滿大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忍辱波羅蜜的安立:

一、不是期盼讓一切有情全都遠離暴惡:
如果觀待一切有情全都遠離暴惡,才能安立圓滿忍辱度,則應成諸佛都未圓滿忍辱度,因為如今世間仍然遍滿了惡人。

二、調伏自心便能達成目的:
此處「目的」,是指消除一切敵人和所有對立面。若想從外境上消滅所有敵人,根本無法辦到;而向內調伏自己的心,便能滅一切敵。因為「敵人」、「對立面」都是以心假立的,一旦調伏自心,一切敵對自然消失,因此若想「天下無敵」,就應降伏自心,而不是去一一降伏外敵, 「心中無敵」即「天下無敵」,滿意別人,快樂自己。

如此,忍辱度的圓滿並非是期待有情離惡而安立。調伏自心即能滅除一切怨敵,所以忍辱度的圓滿,是完全由自心滅除嗔怨等修法圓滿而安立。所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正等正覺者,都是在自心根本覺的境界中圓滿,因而完整的心靈解脫,也只能在本覺自性中實現,圓滿的覺悟之道,從來也不能向外尋覓和希求。

《六波羅蜜多經》:「複次,若諸有情為彼三十六俱胝天魔、鬼神、藥叉、羅剎而來侵害,菩薩唯將安忍波羅蜜多能破彼軍,乃至八萬四千煩惱怨賊,欲摧伏者,亦以安忍而除滅之。非唯如是,天魔大軍煩惱怨賊,乃至極下微小怨賊,亦以安忍而調伏之。是名安忍波羅蜜多。」

通過圓滿忍辱波羅蜜,而產生寬恕、溫和、包容和慈悲。「天稱其為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為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一切萬法都是光明顯現,一切現象都是本來圓滿,一切天地萬物都是諸佛壇城,一切眾生都是如來不二化身。

寬恕自己就是業盡情空,因為業障本空故;寬恕別人就是度盡眾生,因為緣起無自性故。「忍耐與順從」就是悲智雙運。

牛糞的故事:
蘇東坡學佛多年,悟性甚高,頗能領會佛法妙諦。蘇東坡和佛門高僧多有來往,尤其和佛印禪師,過從甚密。

一日,蘇東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禪師打坐,蘇東坡覺得身心愉悅,於是問禪師:「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怎麼樣?」

「好莊嚴喔,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

佛印禪師接著反問蘇東坡:「學士!你看我坐的姿勢怎麼樣?」

蘇東坡馬上回答說:「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聽了也很高興。

蘇東坡自認占了優勢,欣喜之餘,逢人就說:「我一向都輸給佛印禪師,今天我可贏了!」

消息傳到蘇小妹耳中,天資聰穎,才華出眾的蘇小妹卻正色的對蘇東坡說:「哥哥!你輸了,徹底的輸了!佛印禪師的心中有佛,所以他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中有牛糞,所以你看他才像一堆牛糞!」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