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允許我向中國佛教協會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表示感謝,謝謝他們邀請我來參加這次大會。在我看來,首屆佛教討論版是當今世界重中之重。就人類的苦難、赤貧、環境污染、社會動蕩和人心的不安全感而言,我們的世界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脆弱。
此次大會的主題是「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在人類历史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重視這一點。正如以往無數高僧大德,如印度高僧Sahara所說,所有現實的開端只有心,由此通向輪回和涅槃。所以和平也是由心而生,因此,多年來不論去哪兒我一直都重複這一點。
內心和平是世界和平的堅實基礎
本質上,世界安寧和諧的基礎是由我們每個人創造的。當我們意識到內心發展和提升的緊迫性時,我們需要尋找到使自己內心和平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正如兩千五百年前一樣,佛教仍有貢獻於現代世界。
佛教是內心的科學
佛教不僅僅是宗教,更是內心的科學。不論出世入世,家庭主婦或是政界人士,警察或是銀行家,我們都面臨同樣的處境,這一點對任何人都適用。喬達摩·悉達多當初跟我們一樣,他也不知道自己該做甚麼,他迷茫並受折磨。然而,他有內心科學的觀念,著手去戰勝這些自身和世界的苦難。慢慢地,他淨化了自己污濁的行爲,不再感到痛苦,內心靈光漸增,身心充滿活力,最終獲得真知,這是人類覺悟的最高層次,是最崇高的淨化。爲了萬物的福祉,他決定向世人傳授他的經驗。
佛陀的教化是普遍適用的,因爲它面對的是人類的生老病死的痛苦,以及如何超脫這些苦難,因此它與所有文化傳統之中的人們息息相關。佛陀的探求是爲了一切眾生,因此將佛法貫徹至日常生活、文化和宗教,我們無需覺得有任何矛盾沖突。佛陀的願望是爲世間萬物創造內心與世界的平和。因此,佛陀的對於內心科學的探尋能給所有人滿意的答案與安樂,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甚至是生生世世。
我們生活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這導致了人們只相信他們看到並可以直接加以利用的東西,所以我們會有忽視甚至失去精神價值的危險。然而,創造一個健康社會,不僅需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豐富。正如大家所知,幸福、和平、和諧是錢或任何物質財富買不到的。
因此我們要在心靈創建一個絕對有保障的精神世界寶庫,裝滿了心靈財富和內心深處最純淨的心靈能量。這種力量逐漸反映到社會上,人們將會以更公正積極的態度使用心智,每個人都成爲自然界更合格的居民,這將通向和平與和諧。
佛教和現代科學
當然,從佛教觀點出發,心是萬物之始。我們相信那些世世代代的瑜伽行者、聖者和禪修者對於內心及其能量的科學研究,比當代的科學研究更加深遠有力。然而,這二者都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深度研究同一個現實。古代瑜伽和宗教對內心的主觀研究、現代科學對外界的客觀研究,都是研究同一個對象,即最本質的事實。
通過顯在的事物,在機器記錄和數學概念推斷的基礎上,科學家們觸摸到現實的屬性——空和緣起。而修行者則無需這些概念化的辦法,直接通過內心的沉思,與空相融。兩者都在各自不同的研究糢式下,了解到現實空和緣起的本性。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喜歡與宗教界人士討論現實的屬性,特別是佛教文化下的南傳、漢傳佛教僧人和藏傳佛教上師。爲了找到新的解決方法來戰勝當前全球健康和環境問題,我們也許可以重新考慮瑜伽和宗教傳統所提倡的思想。
西方著名佛學家Francis Storey曾說:「佛法的原則在今天仍然適用,並未被時間的流逝或知識的變遷所影嚮,還和當初第一次受教時一樣。不論科學知識能在多大程度上擴展人的視野,在佛法的框架下,未來的新發現都可以被接受或同化。」
陳教授是著名的華人物理學家,是研究現實屬性的前沿人物,他曾說:「我們當前的努力(憑借先進的理論物理知識)可能只是預示著人類智力探索的一個全新的形式,甚至還不能稱其爲科學。」
19世紀英國空想主義作家H.H.Wells曾說:「經過與西方科學的接觸,再經過历史精神的啓發,蘇醒並淨化了的佛教的原始教義將會在人類的命運中起更大的作用。」
艾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未來的宗教是全宇宙的。應超越人格神,避免教條和神學。它涵蓋物質和精神世界,以此兩者有機統一而產生的宗教體驗爲基礎。佛教正是如此——如果說有哪種宗教能應對現代科學的需要,那必定是佛教。」
我們需要在科學、精神和宗教間找到平衡,需要在內心世界和外在社會間找到平衡,把它們視作一體,而不是相互對立。當然,科學做出很多貢獻,它沒有錯,僅僅取決於我們如何利用它,但這反過來是由內心世界決定的。宗教和精神信仰也都沒有錯,也在於我們如何利用它,同樣取決於我們內心的態度。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仔細考察了當時存在的各種教派思想的利弊,其謹慎程度不亞於一個購買黃金的人在之前的鑒別功夫。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強調科學的今天仍然適用。
現代社會,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渠道,通過航空可以到達世界的另一端,甚至有發射到月球的火箭,我們還有衛星、電話、互聯網、國際交流等等。
因此,一方面,由於不同的文化認知、政治宗教系統、價值觀和信仰造成的分歧很大,每個人、每個團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步調和特定的生活方式,要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尋求和平與和諧,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著新的機遇,全球範圍內東西方文化、宗教意識和科學思想逐漸交融,也許我們應以跨文化的觀念來解決當今多樣化問題。對於全球危機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我們需要找到從粗顯到微細各個層次上的解決方法。
每種社會、每種文化和精神傳統都爲這個世界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我覺得藏文化以及我個人應擔起爲下一代重拾生活精髓的重任。如果我們能將此整合進現代社會,與科技發展同步,生活將會美好,也許會比以往更加美好。
社會責任
生活在這個總人口超過60億的世界,信息和科技把我們實時聯系了起來。當一個地方的環境遭受破壞,那麽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受到影嚮,例如全球變暖和臭氧層破壞。我們的房屋便是世界,我們的鄰居也就是整個地球的居民。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因此我們必須在價值觀上做出革命性的改變,這樣,我們倡導的集體價值觀才會出現,才能獲得公正、平等和參與全球共同管理的良好意識。
佛教以它的基本教義業報和輪回說爲世人所知,無論是否篤信這些教義,都請回顧我們日常的行爲,我們是否在身邊創造了和平、和諧或者制造了破壞與苦難。我們必須認識到:所有的積極或消極的行爲都會儲存在我們的深層心靈當中。因此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存儲了甚麼,必須知道哪些事情會給自己和周圍人帶來傷害,哪些事情會給自己和周圍人帶來幫助。因爲我們必會經历這些行爲的結果。我們所有的個人、社會和環境的差異都可以以這種方式來觀照。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如何與他人交談,又如何傾聽他人的訴說,都會影嚮到我們自身,影嚮到我們周圍的世界。
例如,通常我們會說:「我可並沒有做過污染環境的惡行啊!」可是,如果我們審視我們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我們如何使用燃料驅動汽車,利用煤炭給房間取暖等等,我們使用電池、油漆、塑料、清潔劑並且傾倒有毒廢物,所有這些我們都有責任。
我們都需要學會積極地運用因果論,這樣才能留給世界和子孫一些積極的東西。如果我們可以學會用心經營內心世界,而不僅僅是關註我們的科學進步和物質發達的話,社會定然會遠勝於任何古代的文明。我們需要去追求和諧,需要把我們的內心和外部的苦難世界導向內心和外部的和平世界。
尤其是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已向世人展現物質的高速發展和進步,同時,在全世界範圍內創造性地結成了重要的國際關系。中國在新千年伊始就已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決不能就此維持在物質發展層面上,因爲中國還有其自身特有的無盡的古代傳統精神財富可以利用和發揚。
當前,中國政府高度地重視精神財富遺產,例如官方承認第十世班禪喇嘛的轉世——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喇嘛,以及許多其他活佛轉世。同時中國政府還做出了其他很多努力,例如去年10月中國在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舉行的首次官方的拓然巴格西學銜授予儀式;藏學研究中心五個部門的顯著工作,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的建立,以及其他許多古代佛教寺院的保護工作等等。
中國境內有很多佛教勝地,然而,當今很多地方已經成爲單純的旅游景點,而沒有了真正內涵——維持聖地傳統的常駐教職人員。這些聖地乃是中國的財富,如果由具有日常修行實踐的僧團來維護,對世界和中國都將具有重大意義。這些寺廟能夠重現昔日朝聖之地的光芒,給蕓蕓眾生和民族註入生機和力量。(如在古代,帝王敕賜價值連城的寶函盛裝佛指舍利,就旨在爲國家的繁榮昌盛祈福)
今天很多人相信西藏是世界上僅存的神聖之地。每年眾多朝聖者從世界各地历盡周折、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西藏參拜,祈求福祉。而我們更加有責任管理好這些珍貴的聖地,子孫後代才能從我們的手中接遞傳承,而世界上其他人才能與我們共享這神聖之光。
以這種方式,中國將不僅因其物質上富有,還以其精神上的財富而吸引世界的目光。現代世界中無數的個體備受焦慮、消沉和毀滅的念頭的困擾,我們有責任通過古代的傳統和文化來幫助人們獲得答案,共建和平文化體系。因此,發揚中國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勢必爲全世界做出無可估量的貢獻。精神上的投入對於中國乃至對於世界都是最好的選擇。
新的智慧之法:自我療治法
我相信,21世紀我們需要嶄新的智慧之法來療治我們的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傷痛。我苦思著這樣一種方法,它可以將古代思想中關於現實、哲學、醫藥、占星、經教和續部的瑜伽調禦粗細身心之法,同現代關於高能物理、化學、天文學、電子學和其他領域里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完美結合,加以利用。
綜合古代和現代的思想,使用這一全新的方法,就能治療我們身心的創傷以及社會的各種弊病。因此,在這里我與大家分享Ngalso 自我治療之法——它是續部和傳統醫學智慧的結晶。這些治療之法最初是密而不傳的,但在此我公諸於眾,讓眾生,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宗教人士或是非宗教人士,都能與我分享。唯一的囑托便是祈盼各位關註和發展自身內心的和平和全世界的安寧。
通過療治我們內心世界的傷痛,我們有可能醫治社會和這個星球的傷痛。通過在我們的外部世界和我們的內心世界之間創建和諧的平衡的「能量之流」,我們就能夠在這兩個關聯的世界中建立真正的和平文化。這正如《時輪經》(Kalachakra tantra)所言:
正如它與外部世界相連,它也與內心世界相連。
如果我們出於觀照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追求,積極地運用內心和外部世界,那麽,我們就能真正地改變末法的黑暗時代而進入彌勒時代,在那里仁愛無處不在,內外世界皆得和平。
今天,我們認爲慈悲之心屬於宗教,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懷有慈悲。即使是鳥兒,都深深地愛護著它們的下一代。但時至今日唯有宗教,如佛教,發展了這種品質。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培養更多的慈悲之心,由此我們需要開顯那些古代傳統的奧秘並爲此奮鬥!
中國追求爲全人類謀求福祉的共產主義理想。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一樣心系人類,而無論貧富,這也是古代傳統文化最崇尚的方式。佛教致力於爲人類、爲眾生、爲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的非政府組織附屬於聯合國,我希望以我的綿薄之力通過傳播佛法的和平信息而對世界和平有所貢獻。
這里讓我們以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2003年5月衛塞節上的演講來結束吧:
佛法的信息不僅是和平和悲憫的信息,也是一種反省,深切反省我們自己、我們的行爲和我們所居住的世界。這樣的信息是值得所有關註人類的方向和命運的人所認真思考的。
我們必須更爲關註我們的子孫後世,這一代人對環境的無盡消耗,將給他們的生存造成極大的損害。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作爲消費者、公民和選舉者,我們的行爲不僅關系到自身,而且對整個世界都會產生影嚮,那麽,全球環境將會比現在更糟糕。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世界其他地方的貧窮與紛爭會影嚮到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就不能很好地承擔自己作爲世界公民的社會責任,以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園。
作者:剛堅
來源:《法音》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