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無我」到底是甚麼?

佛法中較難通達的,就是生命的無我。而它之所以難通達的原因,並不是因它很複雜,而是因為人都不希望生命是無我。大家都在意識中以為一旦無我了,就等同死亡了。而人皆不願死亡,故人也就不希望無我。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這一種誤解是由對生命的誤解,及其所導致對死亡的誤解而產生的。

人們從來不了解死亡,總以為死亡意味著存在的由有到無。但這個想法,畢竟仍是由對生命的執著而以其為實有所產生的。換句話說,一般人對死亡的觀念,是由生命實有的假設而來。但畢竟生命和世上所有其他東西一樣,並不是實有的。這就是無我的道理。人們總以為無我就是死,但真了解生命無我的人,會知道死亡並不是由有到無。而是「以為有我」的人才會有這種想法,而興起「生死怖畏」。這一個現象,剛好和一般人以為的相反。

laoku

對生命的洞觀與超越

中國人把這一個佛學語句翻譯成無我,事實上是很恰當而有其深義的。

無我不同於無人。若翻譯成無人,就會有否定現象存在的偏差。但佛法講的不是無人,而是無我。

「我」意味著立場,意味著主觀與利害。「我」是一個觀念,而不是一個現象。佛法講的無我,意味著人對生命及自我觀念的洞觀與超越。而對自我觀念的超越,並不等於對自我觀念的揚棄。

不少人一旦學了無我,從此就不再用「我」這一個字了。好像一旦用了「我」,就幹犯天條似的。其實你、我、他皆只是用來表達意思的文字,就好像一、二、三、四,趙、錢、孫、李,都只是工具一樣。而工具本身是沒有甚麼對與錯的。以為用了「我」這一個字就不能做到無我,剛剛好是以為「我」之一字「有我」的表現。

觀念本身就只是觀念,並不具有任何本然性的好與壞的性質。想要揚棄自我的觀念,就好像人要揚棄時間觀念、空間觀念或因果觀念一樣,都是非常可笑的。人若揚棄了時間、空間觀念,根本就不可能在現實社會中工作,或與他人發生關系。而人若一旦揚棄了因果觀念,他整個的生命世界就會大亂起來,行為也就會失去基本的依據法則。人類雖並不皆信仰佛教,但一定程度的因果觀念,是每個人皆在生命中有的。例如每一個人都知道走路不小心,就會有危險;手接觸火,就會被灼傷。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因果法則。假使一個人因有哲學傾向而嘗試揚棄因果法則的觀念,我們只能說他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自我觀念也是一樣的,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東西,也是給人用而不可揚棄的。佛教講無我,只是講生命中並沒有一常恆不變的我,而不是指自我的觀念有甚麼不對。人只要能了解觀念就只是觀念,而不多加甚麼(以為現象是常恆),也不減少甚麼(以為現象不存在),就是修行上的中道,也就是《心經》裡所說的「不增不減」。能這樣,就能自在無礙地在日常生活中動作雲為,沒有掛礙。既不會落入以為有一常恆不變之我的執著(常見),也不會落入以為根本沒有我這個人的見解(斷見)。而且一旦了解了生命是因緣所生而無有自性,就能因見無我而肯定行為的價值。會知道未來的「我」會是如何,將決定於今日之「我」之所做的道理。人一旦看出了生命中這一個事實,就不會再懶散、放逸、頹廢、消極了,而會善於運用生命、時間。這就是本書前數章中我們所講的大要。

tou1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