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全然地看
我聽,全然地聽
我了知,全然了知
不分別、不揀擇
世界如是,生命如是——
(文/菩提一葉)
多數人都是活在頭腦裡。
頭腦是比量的世界,是由分析、判斷、邏輯、想象而構成的符號系統,而我們把這些當成了世界本身。這些頭腦中的思維讓我們和世界隔了一層,我們又用這些思維繼續推演,幻上加幻,和實相越隔越遠。
在修行的時候,很多人也還是在用頭腦。他們會問許多的問題,他們想要所謂的「答案」,他們把佛經的文字當成了佛法本身,用邏輯分析去思考佛法,乃至追求「開悟」。
請問,佛法是思考推斷得來的嗎?佛法的智慧稱為「般若」,這是超越一切思維與邏輯的無上智、自然智,是你內心本有的智慧。禪宗有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般若智慧是不可言說、不可思議的,甚麼時候你體會到了「無思之智」,修行才算真正上路。
所以禪宗的祖師們煞費苦心,摒棄語言,而用棒喝、用拳頭、用種種非語言的方式傳達佛法。
船子和尚問夾山:「說!」夾山剛要開口,就被一竹篙打落水中,「再說!」夾山才要張口,又是一竹篙打來,喝了一大口水,還想說?再來一竹篙!最後夾山突然明白了,點點頭,才讓他上船。他終於擺脫了頭腦的思維,進入生命的實相。
當你看到一朵花時,你只是看著花,聞著花香,沒有你在看花,也沒有花被你在看,無我無花,做不做得到?做得到,這就是禪,就是佛祖拈花,迦葉微笑。
可大部分人做不到。一看到花,馬上進入頭腦運作程序:
這是甚麼花?
這是粉紅色的?
這個花美不美?
這個香味像甚麼?
……
頭腦中慣性的分別思維,一下子就把我們從實相拉走,陷入虛妄的幻相。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不自覺地活在一個又一個幻相中。
如何脫離頭腦運作的糢式?就是用根不用識。
全然地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感受這個世界,而不用思維意識去分別。借用一句陶淵明的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但用思維,皆是虛妄。全然地活在當下,全然地觀照,不加分別與揀擇,如是,如實地覺知。
不是活在頭腦中,而是活在覺知中,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