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修行,所有知識都是膚淺的

修習「法」是很重要的,若不修行,則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膚淺的,只是個空殼而已。就如我們有某種水果,但還未吃它。雖然我們手上有那水果,卻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利益,只有實際去吃它,才會真正知道它的味道。

佛陀並不贊嘆那些盲目相信他人的人,他贊嘆那些能覺知自心的人。就如水果,一旦嘗過它,就無須問人它的味道是酸或甜,我們不會再有疑惑,因為已如實覺知。了解「法」的人,就如了解水果滋味的人,一切疑惑都在這裡冰釋。

當談論「法」時,我們可將之歸納為四件事情:知苦、知苦因、知苦滅、知滅苦之道,如是而已。至今我們所經历過的一切修行都不外乎這四件事,當知道這四件事時,我們的問題就解決了。

ai

這四件事在何處?它們就出生在身與心之內,而非別處。那麼,佛陀的教導為何如此微妙廣大呢?那是為了更精確地解釋,以便幫助我們了解它們。當喬達摩·悉達多誕生在這世界上時,在見法之前,他和我們一樣都是凡夫。當他了知宇宙的實相——苦、集、滅、道四諦時,他便了解了「法」,而成為正等正覺的佛陀。

無論我們坐在哪裡,當了解「法」時,就知道「法」,無論在哪裡,都可聽到佛陀的教導。當了解「法」時,佛陀就在我們心裡,「法」就在我們心裡,帶來智慧的修行也是在我們的心裡。不要心外求「法」,我們的自心裡就有佛、法、僧,無論言行舉止的好壞,我們都能清楚覺知它們的真實本質。

這解釋了佛陀為何能舍棄世俗的看法、贊嘆與批評,無論人們贊嘆與批評他時,他都坦然接受。贊嘆與責備都只是世間法,因此他不會受影嚮。為甚麼?因為他知道苦的起因,知道若對那些贊嘆與批評信以為真,便會造成痛苦。

daxiang

佛陀教導我們要聞思修,知道和了解佛法,思維並探討佛法之後,一定要去實修實證。若不修行,所有關於佛法的知識都是空洞的,所有關於佛法的討論都是無益的。只有知而沒有行,那只是佛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口頭禪」。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佛法,才能讓我們真正嘗到「水果」的味道,解脫煩惱,喜悅自在。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