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保持在「無」的狀態

這種自然性很難解釋,但如果你能夠只管打坐,並在修行中體驗「無」的真實性,那就沒有甚麼需要解釋的了。不管你做甚麼,只要那是從「無」所出,就都會是真切的活動。

你會從中感受到修行的真正樂趣,從中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樂趣。一剎那接著一剎那,眾生從「無」而來,一剎那接著一剎那,我們得以享受生命真正的樂趣,所以,佛家才會說:「真空妙有。」這句話的意思是,奇妙的萬有都是從真實的空性而來。

沒有「無」就沒有自然,就沒有真正的存在。真正的存在是從「無」而來——一剎那接著一剎那地來。

「無」總是在那裡,萬物從中湧現。但是通常,我們都會忘了「無」這回事,行為舉止就像是我們擁有了「有」。

但如此一來,你做的事就會是基於一些這樣的具體觀念,因而並不自然。例如,當你在聽講時,不應該有任何自我的觀念。

你要忘掉自己的想法,只是聆聽對方說話。讓你的心保持「無」的狀態,就是自然,這樣你才會明白對方所說的話。

反過來說,如果你用某些觀念去跟對方說的話做比較,你就不會全部都聽進去。你的了解會是片面的,而這就不是自然的了。你做任何事情時,都應該全心投人,你應該完全奉獻向己,這樣你就會得到「無」。所以,如果在你的活動中沒有空性,它就是不自然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