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下爭論對錯。
許多人總是認為自己永遠正確,
並且常常與人爭論對錯。
殊不知,這不但會影嚮良好的人際關系,
也給我們和別人帶來壓力和痛苦。
仔細想想,真的值得這樣做嗎?
「自我正確」真就那麼重要嗎?
真正的修行是無諍,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爭論沒有任何益處,
只會動搖我們的清淨之心。
2、放下控制欲。
放下你對身邊人的控制欲,
無論他們是你愛的人,
還是你的工作夥伴,
或者僅僅是車上的一個陌生人。
請接納、允許他們自己的狀態,
讓別人自在,你才能更加自在!
3、放下指責。
不要去責備別人做了甚麼,
或者沒有做甚麼,
也不要憑著你的感受去責怪別人。
記住,沒有人應該對你負責,
除了你自己。
更要警醒的是,在任何時候,
都不能以自己的「修行」資历,
而去指責、要求別人,
這是我慢和虛榮心的表現。
時刻記住眾生平等,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每個人又是相同的,
所以請收起指責的指頭,
合上慈悲的雙掌。
4、放下抱怨。
許多人之所以痛苦,
是因為他們消極、反複的自我抱怨。
心生種種法生,
你抱怨甚麼,就會吸引甚麼。
只有放下自怨自艾的想法,
才能境隨心轉,從低落中走出來。
5、放下你的限制觀念。
我能做甚麼,我不能做甚麼?
甚麼是可能的,甚麼是不可能的?
別再打這些妄想了!
放下你所有的限制觀念,
相信我們的本性萬法具足,
張開翅膀,盡情飛翔吧!
6、放下追求完美的心態。
我們身處的是娑婆世界,
所以沒有絕對的完美。
沒有完美的事,沒有完美的物,
也沒有完美的人。
如實地認識到這一點,
放下對完美主義的追求,
少些糾結和煩惱,
多些灑脫與隨緣。
7、放下取悅之心。
停止去迎合和取悅別人,
你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你。
只有當你放下偽裝,摘下面具時,
你才能接受和擁抱真實,
別人也才會被你所吸引。
時刻記得這句話:直心是道場。
8、放下虛榮之心。
不要和人攀比,不要爭「面子」,
所有因比較而得來的滿足感,
都是虛幻而不能持久的。
特別要放下修行中的虛榮心,
不要得少為足,未證言證。
記住「老實修行,本分做人」。
9、放下你的惰性。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人生唯有不懈修行,
才能從煩惱中解脫。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放下惰性,積極擁抱人生,
因上精進,果上隨緣,精進而行!
10、放下隨意判斷的習氣。
不要輕易定義你不了解的人和事,
不要隨意給它們下定義、貼標簽。
試著更多打開你的心靈,
接納更多的可能性。
事物並不是只有對和錯,
人性並非只有善與惡,
不要陷入二元對立的慣性知見,
學習無分別地覺照一切。
11、放下恐懼。
恐懼只是一個幻覺,
它並不真實存在,
只是你在頭腦中創造了它。
只有一樣東西令我們恐懼,
那就是恐懼本身。
心淨則國土淨,
念念安然,無畏而行。
12、放下借口。
把那些借口送走吧,
你不再需要它們了。
我們總是用這樣或那樣的借口,
逃避人生中的困難和障礙,
假設當生命走到盡頭之時,
你會否用「來世再修」作借口呢?
99%的借口都是虛假的,
人生的修行就在當下,
放下借口,行起來!
13、放下過去。
無論過去是非常的美好,
還是令人難過,都是很難放下的。
但是你不得不認真考慮現實,
因為現實才是你擁有的。
過去不過只是你的一個妄想而已。
你必須回到現實,認清這一點。
不要令自己迷惑,
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人生是每一個當下的旅程,
保持清醒的覺知,全然活在當下。
14、放下別人的看法。
太多的人在為別人而活,
而不是為他們自己。
他們總是根據別人的觀點去生活,
包括父母、朋友、老師,
乃至媒體和輿論所認為好的。
他們忽視了內心的聲音。
他們總是忙著取悅別人,
為別人的期望生活,
而忘了自己到底喜歡甚麼,
到底想要甚麼樣的生活?
請記住,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而活,
放下別人的看法,
聽從你的內心,走出你自己的路!
15、放下自我。
最重要的是放下「我」。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不需以自己的標準加諸他人,
不必以自我的好惡評判世界。
因為「無我」,
所以心無掛礙,無憂無慮。
因為「無我」,
所以和眾生成為一體,
和世界融為一體,
回歸清淨本來、不生不滅的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