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學下等修行人依利養而成就魔法

紮噶仁波切曾說有三種修行人:

上等修行人,已將貪戀現世中欲妙之籐斬草除根,專心致志地修行,從而獲得了見修行的穩固境界,在此基礎上,利他事業也極爲廣大。

中等修行人雖然無有廣聞博學的智慧,可是對於上師所傳授的竅訣要點,卻能像盲人握住牛尾那樣一絲不苟地以無比虔誠的信心恭敬猛厲祈禱,並通過實地修行菩提心與正見獲得證相,進而達到了無有厭倦地利益他眾的境界。

下等修行人雖然住在寂靜處,卻仍舊未斷絕今生的束縛,身在靜處的他們經常爲現世的名聞利養而奔波忙碌,在世間人看來,他成了冒牌的修行人,在佛菩薩們看來,就成了恥笑的對象。

z

現在有些人說大話特別厲害,口口聲聲是「看破、放下、自在」,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句話只是口頭禪,真正能像古大德那樣做到的,可以說寥寥無幾。但即便做不到上等修行人,我們也應該做到中等,爲聽法至少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而不要天天追求世間享樂。

智悲光尊者曾說:「修行人若豐衣足食、住處舒適、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那正法還沒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經成就了。」尊者說得非常非常好!一個修行人,適度擁有一些資具是可以的,但太過了就會變成障礙。有些人不光要求吃穿圓滿,住處也想要舒適,一間房子不夠要兩間,這樣就太沒有必要了。修行不好的人依靠這些容易先成就了魔法。

魔法是甚麼呢?就是散亂,這是修行的大障。《大莊嚴論經》亦雲:「愚者貪利養,不見其過惡,利養遠聖道,善行滅不生。」愚癡的人因爲貪著利養,就見不到它的過患,最終,利養、名聲、財富等,讓他逐漸遠離聖道,乃至滅盡一切善行。

《阿育王經》里就有一則公案:有個修行人,雖然經历了長久修行,但對飲食起居特別講究,故一直未能成就。爲了調伏他對身體的愛執,優婆鞠多尊者將他帶進山里,以神通化現一棵很高大的樹,以及一個深廣無比的大坑。尊者說:「你若能一切都聽我的,我就爲你說法。」他說:「好。」於是尊者讓他爬到樹上,先把兩只腳放下來,他依教奉行。又讓他放開一只手,他也照做,整個身體就靠一只手懸著。尊者要他把最後一只手也放開,他抗議道:「再放開的話,我就會墮坑而死了。」尊者說:「說好一切都聽我的,不照做就不爲你傳法。」

20120506093911103

他想到此行目的,隨即把眼一閉,不顧一切把手放開,準備墮下去。正當他這貪愛之念去除的一剎那,樹與坑都不見了。從此,他不再執著色身,能夠放下一切。上師這才爲他傳法,他精進地加倍用功,很快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一個修行人該知足少欲,對修證而言,這是個很大的方便。不過,有時候不要墮入另一個極端。有些人剛學佛時,熱情高漲:「我一定要當個上等修行人,夜不倒單!」然後非要苦行,把衣服、用具全扔出去,刻意吃些差的飲食。如果你能永遠這樣倒可以,但這很可能只是一時的行爲,正所謂:「學佛一年,佛在心間;學佛兩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隨著信心的退失,苦行慢慢也消失了。

我特別佩服有長久道心的人,十年、二十年乃至有生之年,對佛法的信心不斷增上,對財產、名聲從不貪著,只是一味地護持佛法和利益眾生,這種精神非常可嘉。作爲真正的佛教徒,希望每個人也能對照自身,好好斟酌一下這些道理。

作者:索達吉堪布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