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傳奇大伏藏師貝瑪林巴

貝瑪林巴的誕生可見於蓮師的一則授記。故事始於一位母親和孩子們共同建造位於加德滿都,今日仍受人朝拜的博達納佛塔(Boudhnath Stupa,俗稱「大白塔」)。完工之際,每一位成員都獻上了不可思議的發願——這些是我們所應努力效仿的發願——其中一位兒子發願要在未來的某世成為偉大的上師,另一位兒子則發願要提供那位上師所需要的一切護持。就在發願之時,一只小蚊子叮了發願要提供護持的男孩一口,數百年後,蚊子轉世成為赤松德贊王的女兒——貝瑪薩公主(蓮花明)。由於她仍然擔負著重大的業債,因此壽命短暫,有些人說她在八歲時就死了,有些人則說是十歲。但是,在往生時,蓮師和父親都在場,且她的父王請求蓮師幫助自己心愛的女兒,於是蓮師將她的神識召回身體,並授予她《空行心髓》(Khandro Nyingtik,康卓寧提)的教法。蓮師表示,當時尚不需要這些教法,但在適當時刻來臨時,貝瑪薩公主就會轉世,而這位轉世不是別人,正是貝瑪林巴。

蓮師對貝瑪林巴的授記非常簡潔,卻是個美妙的描述。蓮師說,貝瑪薩公主轉世的身形很矮,矮到幾乎像侏儒一般,並會有暗紅色的肌膚、馬鳴般的聲音,而且說話極為粗俗、無禮。這些敘述全都應驗了。他還授記貝瑪薩轉世時會成為諸多流言蜚語的對象,這也與事實相符,貝瑪林巴的確一輩子都不時遭受非議。這倒不令人驚訝,因為他並非是個容易相處的人。別的不說,他說話大半若非粗鄙,就是不夠圓融,單是這一點,就讓人受不了。

貝瑪林巴的出身種姓極為卑賤,是以打鐵為生。他非常忙碌,總是身處各種忙亂之中。當他進行鍛造工作時,註意力甚至會渙散到事後才發現自己竟然赤手拿著炙熱燒紅的金屬!然而,他卻完全沒被燙傷,毫無疤痕,甚至也不覺得疼痛。在不丹,今日仍然留有很多他所制作的刀、劍,有些上面還烙著他的指印。不幸的是,神妙的故事並不一定會感動那些因襲傳統、好做批判的心。他在世的時候,不只遭受批評,還被指控是騙子、偽伏藏師,完全不被當成是一位大伏藏師。這一切必然都令他感到惱怒,因為他最後決定要證明自己是位真正的伏藏師。

在貝瑪林巴位於不丹的居處附近有一座峽穀,其中有一極深的水潭,今日被稱作「美巴措」(Mebar Tsho,火燄湖或燃燒湖)。某日,貝瑪林巴站在水邊宣布:「如果我不是真正的伏藏師,那麼我跳進這潭裡就會死去。如果我是伏藏師,我就會帶著伏藏教法回來。」於是他手持一盞火光閃爍的酥油燈,縱身跳進了水裡,幾個小時之後,又重新冒出水面,手上還拿著仍在燃燒的酥油燈,右腋下則挾著一些石頭和文卷。就是從這些石頭和文卷中,取出了很多的貝瑪林巴伏藏教法。

貝瑪林巴是公認的五位伏藏王之一。不僅他本人受到極高的尊崇,就連他的很多轉世也是如此。在蔣揚欽哲旺波所書錄的自身淨相中說到,有一次,他造訪蓮師的銅色山淨土時,在那裡遇見一位素未謀面的男子,身上穿的是不丹喇嘛常見的紅色生絲衣著。欽哲旺波對這男子頗感好奇,他寫道:「我不曉得他在吃些甚麼,但他的嘴頰裡塞著某種鮮紅色的東西,而且片刻不停地咀嚼著。」直到那次淨相結束之後,欽哲旺波才想起,數天前,貝瑪林巴的第三任轉世在不丹圓寂了。於是欽哲旺波思忖:「當然了,他圓寂之後必然直接回家,到銅色山去了。」那位轉世所咀嚼的「鮮紅色東西」就是檳榔,不丹喇嘛們總是嚼著檳榔,但在東藏沒有檳榔,所以蔣揚欽哲旺波先前從未見過檳榔。

你或許會覺得,從水潭中撈出伏藏教法的這個想法實在可笑,很多大乘的追隨者就是這麼認為,但若你閱讀《華嚴經》等佛經就會發現,往昔的菩薩眾皆曾熱切地祈願,希望有朝一日,樹叢中的風聲和流動的水聲,都能在聽聞者的耳裡成為佛法。如果大乘的追隨者能接受這種觀念,那麼為何不能接受這些伏藏教法呢?

我們必須牢牢記得,伏藏教法並非由某個被鬼靈附身的人所任意揭示,伏藏原本就是由佛陀所授予的教法。因此,如果你將貝瑪林巴的任何一部伏藏和《華嚴經》或任何一部大乘佛經作比較,並且保持開放的心胸,就會發現兩者毫不相違,事實上還能圓滿地相輔相成。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