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奇緣
禪師俗姓李,光緒十四年(1888年)出生在一個信仰佛教的家庭裡。李家世居湘潭縣石潭鄉文家灘,高祖李國芳是曾國藩的幕僚。父諱李宗博,號煦仁,舉人出身,曾任武職駐守宜春、彭澤。母名許君秀,幼名貞秀,是許景澄(字竹筠,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同治七年進士)的三女兒,出生於家學淵源、博通經史的書香門第。兩家才子佳人聯姻,堪稱門當戶對,珠聯璧合。
李許婚後,雖說夫唱婦隨,幸福和睦,但所憾的是,年近不惑,尚無子嗣。光緒十四年二月十九夫妻雙雙齋戒沐浴,到鄰縣湘鄉儼然山圓通寺觀音座前進香求子,並捐獻銀兩修繕佛殿。回家後二人同牀共作一夢:見一白須老和尚,項佩圓光,從儼然山乘鶴而至,來到寢室後突然不見了。從此,母親有了身孕,心懷喜悅,同年臘月廿二日午後三點鐘,看見一位老和尚來到家中,轉入室內,遍尋不見蹤跡,眾人都感到驚訝不已,當晚產下一子。出生時,鄰居見到他家屋頂放光,都跑來觀看,結果正值李夫人許氏臨產,時人嘆為稀有!由於師之出世因緣奇異,母親給他取名叫家桃,字鶴松。
多難童年
小鶴松出生之後,不吃母乳,慈母千方百計調和米漿等哺養。又遍請名醫診視,都因弄不清病因而默然辭去。因此,初生兒幾乎奄奄一息。無奈,其父往儼然山圓通寺謝香上供,祈求觀音菩薩慈光加護。在這裡才了解到該寺九十一歲的靜白長老正是在小鶴松出生的同一時刻圓寂的,凝視供龕內靜白長老的肉身像,依稀就是夢中所見之老僧!從此深信兒子是長老轉世再來的,並將此奇事記在家譜上。
為了使小鶴松身體健壯,在他三歲時,慈母代為許願:願讓孩子出家三年,到寺院灑掃殿堂,燒香供水,祈願菩薩保佑小鶴松長命延年,身體健康。此後,小鶴松的身體真的逐漸病愈。慈母更加虔誠信佛,師亦隨母學佛。五歲時,母子同至儼然山皈依圓通寺住持超靜老和尚(秀才出家),師賜法名惠光,慈母法名妙淨。當時超靜老和尚曾對稚童說道:「定中聞神報,靜白歸來乎?汝猶記得回山事否?」小鶴松居然答言:「昨夜夢回山,今見山如故。」由此超靜老和尚也證知此童實是靜白長老投生,不便多問,只向她母親說:「這孩子要吃長素,多念觀音名號,病可痊愈,否則性命難保。」
回家後,他祖母認為孫子體弱,缺少營養,故沒有遵照超靜老和尚的吩咐去吃素,結果二十多天後舊病複發,高燒不退,小命朝夕難保!全家人延醫、念佛持咒外,惟有痛哭不已。其母不分晝夜於觀音像前懺悔。當晚,小鶴松夢見一老和尚將瓶中水灌給自己吃,遂一身猛汗如洗,次日又有一位賣藥者為施診,幾天後才離開。小鶴松的病體卻在一月之內奇跡般康複,他母親認為又是觀音菩薩化身救了他兒子一命。
小鶴松七歲那年,母親送兒子到儼然山還願。借此出家三年侍奉佛前香燈,並隨超靜長老接受啓蒙教育,同時命家人陪在寺中照顧兒子的一切,三年後才將兒子接回家中。
離俗出家
由於師宿具善根,加之自幼歸依三寶,又在寺中生活了三年,因而信佛無比虔誠。十二歲時,聽說父親已在湖口縣上鐘山石鐘寺代替自己披剃出家,故萌生了強烈的離塵之念。初時母親顧念李氏二房一子,無人繼承香火而不允許兒子出家,後聽從叔父的勸說,終於同意他離俗。光緒二十五年(1899)李鶴松隨叔父乘船到長沙鐵爐寺出家,同年四月初八在佛前剃發,禮妙華長老為師,賜法名複定,其同門師兄有複荃、複凱。
複定自十四歲始,跟恩師妙華禪師學習參禪。師命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公案,初參昏昏沉沉,漸次輕安而得相應。後因慈母憶子心切,回儼然山在超靜老和尚跟前學習三年,以釋其母失子之疑,後仍回鐵爐寺。
廣參善士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師二十歲,恩師妙華禪師於二月四日說法後,合掌閉目坐逝。同年九月,複荃師兄將他送到城內小茅蓬親近當時的禪門宗匠——明印長老。第二年(1908年)在一次用心參究之時,突然如桶底脫落,通宵住無分別念中,次晨聞鐘聲省悟!默然說偈曰:「打不到扶不起,時時自在處處遍詣,拖這死屍行,一絲垂到底。」明印老和尚跑來扭住鼻端問曰:「是誰?是誰?速道速道!」師道不出,當下被打了三香板!旁邊客僧寄雯長老問:「會麼?」師曰:「威風四面流,虛空把鼻頭,不是溈山僧,又非水牯牛。」雯曰:「是甚麼?」師曰:「無根樹。」寄公曰:「大象生小象,作家出宗匠。」
1916年,參河西雲蓋寺樂禪和尚,一日師坐次,正惺惺寂寂,忽然霹靂一嚮,連人帶座驚倒在地,雙盤未散仍坐無動,如有氣的死人,良久,師唱曰:「大地無寸土,信步隨方走,翻身既太虛,諸佛共一口。」樂公聞知問曰:「是誰?」師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樂公示曰:「小悟而已。」正月二十八日回到小茅蓬。明公問曰:「是誰?」師曰:「不識。」剛說到識字,明公又打三香板……
是冬,明公特為四眾打十個七,師亦參加,至第九七的第五天(壬戌年正月初一日早四支香),明公親巡香,巡到第二轉香板打得密!至第三轉高舉香板站於師前良久,作要打之式,當時師心寂寂,頭面汗流如洗!至開靜了重打三下而去,打後如卸千斤擔子然,香板臨身如放身命似的!!忽然頓脫留礙,猶醒千年大夢,似越萬丈深潭,明公開示偈曰:「本體無微汗,光明出自心,既住無相境,非古亦非今。」
1916年之後,複定請假往南京毗盧寺參見杭州的慧明長老,侍席兩載。後參訪天童寺月泉首座、寄雯長老、圓瑛法師等。1920年奉明印長老命至開福寺求受大戒,慧修律師為得戒和尚。是年臘月又往河西雲蓋寺參樂禪老和尚(居高旻寺十二年),蒙老和尚開示,深受法益。
1921年,奉明公命往開福寺佛學院求學一年半,親近空也、善因法師,研究法相、天臺宗教義。此後輾轉求學於武昌佛學院、中華佛學院、七塔報恩佛學院、觀宗佛學院,並於北京雍和宮閉關兩年,親近太虛、虛雲諸長老,又從白普仁、諾那、班禪等燻修密法,之後宏宗演教、持戒念佛修密,未嘗懈怠。並於南北講經說法、創辦蓮社,名震一時。
謁見虛雲
惠光除親近妙華老和尚八載、明印禪師十三年外,行腳參訪四十年,精通教典,弘化南北。一生三度掩關閱藏,著有《宗門講錄》、《禪學指南》、《禪學問答》等。五十九歲當選省佛教會副理事長,德名遠播。1947年2月遠赴廣東南華寺參見虛雲長老,機鋒對答甚得雲公贊賞,許入室參請。 4月雲公聘師為戒律學院經學教授。
一日惟因知客領定慧、佛果、素根、安性四位大德上方丈拜法,師亦臨時參加,雲公升座拈香請聖畢,然後扶杖說法竟。四位大德各自請益,最後惠光問曰:「海闊天空本無一物,生佛體用不一不殊,盡虛空、遍法界,無非一個無縫塔!若隨機不變,以何為體?不變隨緣,以何為用?體用本宗以何為旨?」
雲公執杖向空中畫一個圓,相曰:「圓同太虛無欠無馀,是為本體本用,體用圓融為宗旨。」良久,公曰:「三句關鍵,一字機鋒,金風露體,北鬥藏身;自家寶藏與佛相同;宗乘一唱,三藏絕詮,祖道才興,十方坐斷,諸大德,哪個是佛?」
師曰:「我與十方諸佛把手同行,亦不知哪個是佛?」
公曰:「三三了了,兩兩明明,聽吾偈曰:
『淨白傳心印,隨緣接後毗。當機密攝眾,緣盡隱深林。轉世常住世,悲心莫違願。定慧等亦然,吾與常見面。』賜汝法號佛光,派名寬照。再聽一偈曰:
『寬身橫臥妙高峰, 照破乾坤萬象新。
佛日爍空宗大振, 光明絕頂自家風。』
次年5月返湘,複講經於衡山清涼寺。是冬於南岳南臺寺閉關,1949年2月出關後,受聘於江西萍鄉寶積佛學院,講課四個多月,1950年重至南華寺講經,之後於香港打七、著書、並閉關三載。
寶島傳燈
1958年,師七十一歲,經香港入臺,初於基隆大覺寺主持佛經講座,後應屏東東山寺之請,開講金剛經,為善信堅留長住,乃建鐵爐精舍,以紀念長沙鐵爐寺,未久因法化日盛,精舍不敷使用,只得募化籌資,開工建寺,終因積勞成疾,於1967年示寂往生。弟子佛禪等,圓成師願,建成臺灣屏東鐵爐寺。
虛雲老和尚說「三關與見處」
《宗門講錄》的第56頁,惠光禪師回憶了虛雲老和尚1947年在南華寺的一次說法時對「三關見處」的精彩開示:
師雲:「虛雲老和尚丁亥(1947年)春在南華寺講開示,三關與見處的關系雲:
下手的工夫屢有變遷,唐宋以前的禪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徹悟了道,師徒授受不過以心印心,並沒有甚麼實法不實法,平日的參問酬答,也不過隨方解縛,就病與醫而已。宋代以後的人們之根器就陋劣了!雖講了很多,一點也做不到,要他放下一切,善惡莫思,但他一點也放不下,不思善就思惡,到那時佛祖親臨亦無法可施,實不得已採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教人看話頭,甚至要咬定個死話頭,咬得緊的,一剎那間都不要放松他,才是得力處;又如老鼠啃棺材,啃定一處,啃不穿則不止,一但啃穿了就有吃。即是制心一處,以一念抵制萬念,以萬念的力量集中一處總成一念,來參這個『是誰?』,或專參拖這死屍來行的是誰?或參坐的臥的是誰?或專參父母未生前誰是我的本來面目?或參念佛是誰?或參拜佛的、持咒的、誦經的、穿衣的、吃飯的、起妄想的、動念頭的、講話的、歡喜的、靜的、動的、笑的是誰?或專參本心是誰?或專參自性是誰?
總而言之,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時時處處都要看住他!看他到底是誰?究竟是誰?要參穿他,要抓住他。這才是大丈夫看公案,乃至看屙屎、放尿的是誰?把他看到底,看他究竟是誰?是佛?是魔?是心?是眾生?以我不動的話頭如金剛王寶劍,佛來斬佛,魔來斬魔,心來斬心,眾生來斬眾生,即是要綿綿密密地參去,惺惺寂寂地看住,看他到底是誰!?是我?不是我?我字是這個的代名詞,實非真我,連真我的念頭尚不可得,然則究竟是誰咧!?要有這樣的疑情才有進步,要通身都發疑情,才算是真參實學的工夫!發真疑情方有辦法,一到機緣成熟時,看清了、參透了,忽然惺惺寂寂的化境現前!即是頓寂寂底,駭悟大徹!即是悟寂的化境,哈哈大笑而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許人知,到那時天人盡忙煞了,天龍八部互相報曰:『人間某比丘今日成道!都去散花供養嗎?求說妙法!』這樣一來已打破了本來的面目,已得了深深的見處。
未破本參的禪德有這樣的徹悟,是破本參的見處;破了本參的人有這樣的徹悟,是透重關的見處;透了重關的人有這樣的徹悟,是出生死牢關的見處;出了生死牢關的人有這樣的徹悟,是蹋祖關的見處;乃至是八相成道、入般涅槃的大見處;這樣的見處也不難、也不易、只要工夫純熟、大相應、大吸力,就能做到。你們想要工夫大相應,先在跑香的時候返觀觀自心,自心本淨;返聞聞自性,自性本空,明明历历參到底!集中審問:到底是誰?究竟是誰?大發疑情了,再登座參,更要深深審問,直到五蘊皆空了,身心俱寂了,了無一法可得,直見自性本體,這才是大好相應、大得力處。從此已後,晝夜六時行住坐臥,身心穩寂,寂寂惺惺,寂參惺悟,日久月深菩提穩固,一旦大徹大悟,死如幻了矣!到那時才知道實無一關可過,塵勞佛事,幻化法門,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無修、無證、無作、無為、任他安名立號,喚佛喚魔,皆與本分上毫無交涉,到那時徹底明白老僧不騙你們,講的是假,悟的是真,除去真假兩頭,大家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