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光

文章來源:明倫月刊,作者:鞭鼓生

雪公雲:「凡事恭敬他人,不妨礙他人,就是禮,禮含藏著道德在。從前連肩挑、推車、小販等苦力,都有禮貌。這些粗人,有什麼禮貌呢?他推著車子看前面有人,他車子走得快,前走得慢,他不會說:『快走!快走!』『閃到一旁去,讓我過!』而是說:『先生!借光!借光』」

「借光」就是叨借他人的利益或光榮。別人路走得好好的,你要麻煩別人讓你先走,你就叨借了他的好處,這就是借光。

學佛,學儒,都是強調將利益、好處,給予別人。佛門子弟要學布施,學忍辱。孔門弟子,要學仁義,學恕道。聖哲教人處處加厚別人,時時原諒他人。反之,佔了別人的好處,蒙受他人的幫助,則要飲水思源,感恩圖報。

想想,學佛若有寸進,的確是叨佛菩薩及善知識的恩。而在生活的瑣細上,我們又借了多少人的光?從每日張開眼,吃什麼?喝什麼,怎麼出門方方便便,怎麼居住安安穩穩,乃至於讀書,做事,那樣事不依靠於人?須知整個社會的安定,民生的富足,便利的大環境,是要仰賴於前前後後,左左右右,這許多大眾的。佛家明言報眾生恩,正是這個意思。

當然,放眼今日社會,亦免不掉物欲橫流,免不掉爾虞我詐,免不掉殺盜淫妄。但是,若學佛的我們,回轉身來,專註於推求自己的存心,問問是否依止於聖賢?是否恭敬為本,慈悲謙遜為懷?則眾生一毛一渧的善,將使我們感激涕零,我們念著借人這些無量無邊的光,回報猶恐不及,又何忍以眾生糊塗時的造作,增加自己的煩惱呢?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