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空」感悟——聽文殊院能幹法師開示

平常我們讀《心經》,背誦《心經》,甚至虔誠禮拜《心經》,雖然耳熟能詳,爛熟於心,然而能了解《心經》真正含義卻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剛接觸《心經》時,雖能熟記,可對《心經》的理解卻非常的膚淺,似是而非,總不得要領。《心經》共268個字,字字珠璣。《心經》開頭部分「空」字出現6次,這是觀世音菩薩在一次法會上,向智慧第一的舍利佛等諸佛菩薩,闡述了宇宙萬事萬物空性的奧祕和真諦。道理非常深奧,非我們凡人所能理解。

在文殊院能幹法師的點撥下,我對《心經》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學到了自己以前難以感悟到的道理。在當下世人用唯物論來看任何事物都是二元對立的辯證關系,即對與錯,真與假,好與壞,是與非,有與無(空)……而在佛教理論中卻並非絕對,事事講究圓融,即佛法中的「中觀」論。

能幹法師認為,佛教的」空性」理論在於緣起,「如諸法空相」可理解為物質的本性不斷在「成、住、壞、空」之間變化。「空即是色」代表事物本體為實,「色即是空」即代表事物本性為空,這個空實際是妙有,不是斷滅空,是萬事萬物的緣起和變化。這一點很多人很難以理解,譬如我們每天都需要用電,可電我們肉眼卻看不見摸不著,金屬線只是電的載體,在導入18伏和380伏電壓時對人體的感觸是完全不同的,人體可以感知,但肉眼卻無法看到。我們不能因為無法看到而說「無」,又如無線電波,人體氣場、以及隱形世界裡的一切物質都不能說一切為空,即啥都沒有。肉眼所見並非真實的世界,所以要不斷地接近佛菩薩,向善知識學習,不斷修行,恭敬三寶,破除我相、人相、壽者相,在佛菩薩的加被下,破迷開悟,生智修慧,早證菩提。阿彌陀佛!(文:江端詳)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