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業」?

生問:請示師父!什麼是「業」?

師答:業是行為的累積,有有形的業和無形的業兩種。

有形的業,如:我們每天從事的工作,每天從事農作生產的稱農業;經商的稱商業;從事服務的稱服務業;捕魚的稱漁業;而學生有學業;作事的稱事業。

無形的業又分為善業、惡業;自利利他是善業,自損損人是惡業。善因感招善果;惡因感招惡果。

每一個人的業都不同,閻王便依個人所造業,指派每個人投生之地,世間人都是受業而來,六道眾生都是受業而來。

生問:何謂「業力」?為什麼會「業力現前」?

師答:因行為累積所產生的力量稱為「業力」。

一個人每天的行為會形成一種習慣的力量,有被認同的,也有不被認同的。就好像一個習慣三餐都吃飯的人、每天抽煙的人,都會形成一種無形牽引的力量;嫁不出去,以世俗的價值觀衡量時,也會產生一種力量;世間人認為活到九十歲是好命,這也是一種世間價值觀的業力;而每天作善事、對人好,心中也會有一種力量,亦稱為「業力」。

一個每天抽煙的人,一旦沒有煙抽時,會感到悶悶不樂,就稱為業力現前;習慣三餐都吃飯的人,只要有一餐沒吃到飯,就覺得自己好像還沒用餐,也是業力現前;因以往所造惡業,冤親債主前來討報所產生的身體不適、生病、心情煩悶、痛苦、有壓力等等皆是業力現前;因善業而產生煩惱,亦稱為「業力現前」。

生問:何謂「業障」?

師答:行為累積之後,形成一股無形的習慣力量,此力量會障礙一個人心中的道路,稱為「業障」。

生問:如何不再累積業?業如何了呢?

師答:知道自己的行,也就是說「知道你現在在作什麼」就不會迷失了。能如是修行,業就能解開了。知道「境」就不會迷失;因為明白真相,就有智慧。《圓覺經》講「知幻即離」,舉手、投足、行、住、坐、臥,知道「境」、練習「境」便是簡單,就能了業;如果你複雜了,就是六道輪迴。

144496436451360_1451033645713

把頭低下來!

是不是很簡單?

生答:是!

師曰:禮佛的時候,也要像現在低頭這麼簡單。能如是頂禮佛菩薩,才是真正的頂禮佛菩薩。如果你禮佛時,還把現前的心事、感覺、想法、煩惱當真,那便是頂禮自己的業,而不是頂禮佛菩薩,那業如何消呢?

如果只是單純的頂禮,便是真正的頂禮佛菩薩;如是的頂禮,名為具足了真誠、恭敬、卑下、空觀。同學們互相問訊,也是簡單單純,名為廣結清淨善緣。願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力行!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