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釋四念處:觀身不淨

首先我們解釋四念處:
四,它是一個法門的數目,有四個數目,念是能觀的智慧,有四種智慧,就是不淨、苦、無常、無我,這四種智慧;處就是一種所觀境。前面的不淨、苦、無常、無我的智慧,去觀照甚麼處所呢?觀照我們眾生的身、受、心、法這四個處所。能、所雙舉,能觀的智和所觀的處所合起來,就安立作四念處。

意思是說:我們凡夫眾生,在我們現前的身、受、心、法這四個處所,生起了常、樂、我、淨的四種顛倒,所以在對治上,應該以不淨、苦、無常、無我,來對治這四個處所,所引生的四種顛倒,這叫做四念處的對治觀。

一、觀身不淨
它所觀的處所,是我們的色身,也就是我們五陰正報的色身——或是一個男人的色身、或是一個女人的色身。我們一般人對於色身,會生起一種淨的顛倒想,一直認為我們這個色身是美妙的、是清淨的,深深愛著我們自己的色身,謂之身見。用種種的營養,來滋潤這個色身,用種種美好的衣服,來莊嚴色身,產生了身見;而且我們也愛著別人的果報體,那就是男女的淫欲心。這都是由於我們對色身有錯誤的認知,認為這個色身是清淨的,才會產生這種貪愛的煩惱。所以在對治義上,我們應該引導我們這一念心,去看透色身的真實相,以息滅我們的煩惱,是這個意思。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離,不複堪親近;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 (詩偈)

這首偈頌,我們分成三段來說明,第一段是總標色身的緣起:
我們的色身是怎麼來的呢?它是由因緣所生。先看它的因,就是恩愛迷情,就是我們死亡之後的中陰身,由於過去善、惡的業力,發現父母交媾的行為。發現這個行為之後,我們的內心動了一念恩愛迷情,使令我們隨業投胎了。投胎到哪裡去呢?投胎到父精母血的四大,一種雜染的四大。所以我們的色身是一念的顛倒心與父精母血,這樣和合而成的,這是色身的緣起。

從這一段文也看得出來,我們最初的種子是不清淨的,因為你所動的恩愛迷情,是一個雜染的心識;你所依附的,是一個雜染的父精母血的四大,所以剛開始的種子就不清淨了。

宗喀巴大師說:我們的色身,用四大海水去清洗,洗到最後一顆沙,這一顆沙還是不清淨。為甚麼呢?因為它最初的種子,它的本質就是不清淨的和合,是一個煩惱業力的和合。所以這裡說:我們的色身是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這是總標。

這種不淨相,第二段就有詳細的說明(分成三小段):
一、外相不淨: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我們的色身,當它長瘡、破皮、流膿、流血,這種不淨的相貌,是我們能夠去見聞覺知的。或者我們每一天的排洩物:兩個眼睛、兩個鼻孔、一個嘴巴、兩個耳朵、大便處、小便處,九孔臭穢常無盡,經常流出不淨物。外相不淨最容易觀察,如果我們平常去註意自己色身的變化,你應該很容易看得出來。

過去在齋戒會,懺公師父引導大專生觀察這個不淨觀,他說:你可以去觀察一個美貌的女子,這個美貌的女子,突然東西吃太多,想拉肚子了。她本來是穿上一件美好的衣服,但是當她要拉肚子,她就沖到廁所去,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排出很多又黑又臭的東西出來。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觀察到:哎呀,外相真的是不淨!我們過去認為色身清淨,是一種顛倒的想法。這裡的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是最容易觀察的。

二、內相不淨: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
縱然我們用種種的衣飾,來莊嚴、愛矜自己的色身,但是它畢竟是畫囊盛糞。外表上,畫上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但是當我們把這一層皮剝開之後、把肉也剝開來,那就是膿血、屎尿種種不淨的景象,這是內相的不淨。換句話說,我們只是看到外表那一層皮的美妙,當我們把這一層皮、肉剝開之後,事實上裡面完全是一種不清淨的和合體:畫囊盛糞。

第三、死後不淨:一旦神離,不複堪親近。
當我們死亡之後,我們的色身也會有變化。首先,顏色會變化,原本紅潤的皮膚變成青黑,然後開始膨脹、膨脹……吥,破裂。破裂之後流出黃色的膿、血,生出很多的蟲來咬這些肉,最後把肉全部吃光了,變成一堆白骨。一旦神離,不複堪親近。我們也看到它死後的不淨相。

最後總結: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

我們修行人,對於色身的觀察,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它只就是一個將爛未爛的骷髏。這個骷髏頭,裝滿一堆膿血屎尿的不淨物,外面再用一層皮把它包起來,就是如此而已。這是以觀身不淨,來對治我們對色身貪愛的煩惱。

我們由於過去的業力,感得此生的果報;得到果報之後,我們的身心被業力所主宰,也無法作主。譬如豬看豬,牠也覺得豬特別的美妙;蛇看蛇,牠也覺得蛇特別的美妙……我們一直沒辦法突破這個業力,原因就在這個地方。就是因為思想的顛倒,一直主宰我們的生命,使令我們一直在這惑業苦當中,不能解脫出來。只有大智慧的佛陀,告訴我們要從不淨相下手,這是唯一的方法。

我曾經問過天主教的神父,他們也是單身修梵行。我問他說:你們男女的欲望,是怎麼調伏?他說他們會去游泳、打球,把體力消耗掉。這不是辦法!只要你心中的顛倒還在,你的煩惱就還在!所以當我們如實地觀察,色身組成的實相之後,就會知道:原來我們過去的想法,是那麼的顛倒。

目犍連尊者是一位大阿羅漢的聖者,他因為過去的業力,而被外道用亂棒打死,就像是一塊碎肉,散落在地上。阿難尊者用衣服把他包起來,帶回精舍去。走到一半的時候,目犍連尊者皈依的徒弟阿闍世王,聽了之後非常的憤怒,誰敢把我的師父打成這樣子?就把那些外道全部抓起來,丟到火裡,全部燒死,並且把他的國醫找來說:我限你在今天之內,把我的師父救起來,否則我就把你全家給殺了。醫生說:這怎麼可能呢?已經被打成肉醬了,怎麼救起來呢?我不管!醫生沒辦法,只好跪在目犍連尊者前說:尊者!您老人家神通第一,請你幫幫忙,你這個色身打成肉醬,我沒有辦法救你。

目犍連尊者,真不可思議!你看《阿含經》的記載:他馬上就把色身組合起來。阿闍世王很高興:哎呀,師父你活起來了,請你繼續住世。目犍連講一首偈頌說:
我今何用此色身,荷負眾苦不休息,我已滅除三界毒,安樂當去涅槃城。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阿羅漢對於色身是如何呢?
他說:我今何用此色身,我留這個色身做甚麼呢?那是一個苦惱的資具。荷負眾苦不休息,它總是給我出狀況,不是老苦,就是病苦、死苦,我已經把這樣的煩惱消滅了,我現在要安樂當去涅槃城。講完之後,就走回精舍跟佛陀告假入涅槃……

透過不淨觀的觀察,我們可以看到:原來這個色身,是煩惱和罪業的和合體,是一種不淨相,就能夠慢慢、慢慢厭離對色身的愛取。如果我們不對治色身的愛取,臨命終將會有很大的障礙──臨命終時,我們身體的病痛全部會現前,色身也會敗壞。這時候,你對色身的執取,將會破壞我們的正念,你會放不下這種生龜脫殼——執著的痛苦。所以修不淨觀能夠慢慢放下我們對於色身的愛取。這樣的觀法,是一種智慧的觀照,是從根本下手,而不是用壓抑的。

前面的持戒,是思惟持戒的功德,以及思惟破戒的過患,所以不敢去犯戒。就是我很想犯戒,只是我不敢去做。而這個不淨觀是你不想犯戒了,因為沒有一個人,願意去追求不清淨的東西。這是一種比較徹底的觀法,跟持戒有所不同。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