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決定一切嗎?

事隔一周,大家又在周一的中午聚在一起,祈請賢然法師帶大家討論業果與無限生命的問題。上回只有三位同學,這回增加了兩位新同學,加上有一位同學上周要炒客菜過不來,這周也來了,一共是六位。好幾位同學原來報的不是這個小組,聽說這個小組的活動很有收獲,就決定同時參加兩個小組的活動。這一周中,還進行了兩次沒有法師參與的小組討論,大家辯論得很激烈,有同學說「我還是覺得一切都是由業註定好的,哪怕我們能在兩件事之間選擇,也是因為兩個業之間有輕有重,重的業先感果,導致我們選擇了某一件事情,其實是沒有選擇的,都已經決定好了。」其他同學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大家就各自去思考、查資料或請益法師。這樣對問題的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思考。

賢然法師說:「上次我們說到了,佛法的世界觀是緣起的,中道的。但是一般人的理解不是偏向這一邊就是偏向哪一邊,很難把握住這個中道。當年印度有很多外道,他們也很厲害,有一種外道就認為一切都是業決定的,但他否定緣起的作用,這就不是中道了。上節課大家都偏向業力決定命運這一邊,那麼我們就著重講一講另外一邊,也就是願力。願力和業力是相互作用的。修行能不能修得上去,就看願力能不能超過業力。

先講一個故事,大家輕松一下。以前一位淨人同學告訴我,有一次幾個同學幹活休息的時候在茶棚裡喝茶,大家剛學了業果,就說甚麼都是業感的。倒茶潑了,這是業;打個噴嚏,這是業;有人摸一下臉,別人就說『這也是業』。旁邊有一位游客,他不明白『業』是甚麼意思,他想,業是不是這群人的口頭禪?這時有人告辭離開,這位游客就開玩笑說『這也是業呀』。我說這故事是甚麼意思呢?一個概念提出來,是要幫助我們理解一些現象,如果把一切都推給業,那麼業這個概念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成了我們的一種口頭禪了。

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業果法則對於一個已經修行解脫,來去自在的菩薩來講,意味著甚麼?我們被業綁縛著,但證悟空性的菩薩生死自在,用種種的方便度化眾生,他是否還受業力的牽引呢?業果法則在他身上如何發揮作用呢?比如師父,有了他的願力我們才能在這學習,我們能說這都是我們自己的業力嗎?如果他沒有這樣為眾生付出,憑我們的業力,這裡會不會憑空出現這些房子讓我們在其中學習,憑空出現這些同行善友呢?那師父這樣做,他是不是也是業決定的呢?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業力和願力是甚麼關系?」

同學丙說:「業力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選項,前世造集的許多業在一定的條件下都有感果的可能性,而願力就是我們的選擇。」

法師說:「說得很好。所謂業的力量,就是能感果的功能。如果沒有造相應的業的話,我們根本不知道有這種選擇。比如世間的人,遇到好東西就想辦法得到,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發脾氣,他根本不知道甚麼是煩惱。我們學習佛法之後才知道發脾氣是不對的,遇到好吃的起貪心是不對的,有了正確的知見,這才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選擇的機會。

那麼接下來就是要鬥爭了。我們的煩惱會用種種的方式把它包裝起來,讓我們覺得它很合理。比如端上來許多餃子,本來我吃三盤就夠了,可是貪心起了,就是想再要一盤。正知見的力量告訴我這是貪心,不能再要了。但馬上我又對自己說,修行不在乎這一兩點吧,今天餃子有營養,多吃幾個也無妨。不過,我修行連這點毅力都沒有嗎?唉!算了,不就是一盤餃子嗎。最後吃掉第四盤餃子,肚子不舒服,說,唉!這是我的業,業感得我今天要多吃一盤餃子。其實這中間明明是可以選擇的呀?

我當淨人的時候,有一位同學把手放在我臉邊上,說:『我今天要打你,你說你今天的業該不該挨打?你說該,我就不打;你說不該,我就打。』我說:『你愛打不打吧』。你看,這明明是當下可以選擇的,怎麼可以賴給業呢?」大家聽法師講到這裡,都哈哈大笑起來。

「剛才說的餃子的例子中,哪些是業決定的呢?業決定我們所遇到的境界,其中種種的感受,比如端上來的是餃子,不是面條,這是已經感得得果,不能改變了,我無論如何也不能把餃子變成面條,這是比較粗的。業還讓我們在這些感受時內心如何加工、分別,比如我覺得餃子好吃,這也是由業決定的,見到餃子我是一定會動心的,這是比較細的層面。但我可以決定我是不是在已經吃飽的情況下再要第四盤餃子。」法師講得很淺顯,其實法師說的粗的果是異熟果和增上果,細的果是等流果,法師沒有用這樣的名詞,卻把內涵講得非常透徹。

「在我們還沒有選擇之前,就是業力的現起,這是我們不自覺的。遇到一件事,好的業現起來了,不好的業現起來了,我們就來選擇,是善還是惡?這種選擇就是願力。我們平時為甚麼要發願呢?就是用一些善願來凝聚、加強我們的願力。」

法師留了作業,至少找兩件事情,觀察自己遇事先現起來的心念是甚麼,自己思維了甚麼法,最後的結果是甚麼。回寮房的路上,同學乙分享他自己報大學的時候,本來報的是一所大學,交表的前一天突然起了一個心念,就換成了另外一所,很莫名其妙的,自己也不知道為甚麼就這麼想了,他說從這個例子中可以去思維業力是如何現起、感果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