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篇】

西元二零零二年歲次辛巳十二月初七日   吉隆坡 崇德佛院
活佛老師
南極仙翁

活佛老師慈示白話訓

(老師讓大家玩傳水果遊戲)不要害怕拿到水果。有時候嘛,所謂拿到不好未必是不好。這個仙果得來不易,要珍惜。所以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嘛,就不一樣了,對不對?如果你想拿到水果要受懲罰,那就是你沒辦法轉念了。因為我也沒有這個意思,那是誰的問題?(自己)所以,心念重不重要?念頭重不重要?(重要)

凡事不要佔為己有,與人家分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對不對?要捨得。人生有苦就有甜。如果先苦後甜好不好?先苦後甜,那也是值得的,所以要好好珍惜!苦的滋味雖然不好受,但是苦的滋味經過了,就可以嚐到甜的了。這一切也是自己去努力,這一切也是自己去爭取。現在嚐到甜的,但是永遠是甜的滋味好嗎?甜的吃多了會怎樣?如果你一整天不吃其它東西,都吃甜的,好不好?(不好)所以甜,大家都喜歡,大家都是希望享受第一的,但是你每一天都吃甜的話,那這個甜味對你來講就會變得厭倦了,對不對?

你一個星期裡面都是吃甜的,雖然說剛開始你覺得甜味很好,可是一個禮拜,你會怎樣?膩了,覺得非常的膩。所以,人不要只是在享受當中,因為在享受當中,你會迷失你自己,在享受當中你會忘了你自己,你會忘了你本來的單純的心、善良的心。當然,每個人都喜歡享受,有哪個人是喜歡吃苦呢?但是你不要忘記,自古聖賢仙佛沒有人是享受的,你說有哪一個是享受成仙呢?(沒有)只有吃苦的仙佛,沒有享受的仙佛!所以在紅塵當中,一切的享受會讓你迷住了你的自性,會讓你沉迷六道輪迴當中。在六道輪迴當中輪轉,就是因為享受,貪名奪利,然後,當然越求越高了,越陷就越深了。

既然徒兒活在人世間是免不了的,免不了的酒色財氣,免不了的富貴榮華,但是君子是取之有道。我們不應該擁有,我們就不要去擁有。應該我們的,我們就依本份去做就好了。如果貪求越多,慾念就越多。因為貪求無所止境。貪而無厭,就落入無邊的地獄。所以為什麼有天堂地獄之分?一個念頭偏了,就會落入無邊的地獄,所以徒兒要守住的,是守住這一刻的念頭。一念之善即天堂,一念之惡即地獄。天堂地獄不遠,只在我們的心中而已。懂不懂?

這杯跟白開水有什麼分別?(這杯有仙佛加持的)為什麼不一樣呢?仙佛加持為什麼不一樣?所以天恩無邊,仙佛福德廣被,是不是?仙佛念念都眾生,只要眾生有誠,就會感動天地。要懷著至誠的心,至誠才能感動天地。咱們累世的業障,累世的因果業債,你說可以今世就了完嗎?所以近水樓台先得月,進入佛門乃是累世有修呀,是不是?聞道人人有份呀,見道成道人人都可以,是在於你的心念如何而已。所以這個因緣得來是不容易,一定要珍惜。要珍惜,就要以身示道,怎樣以身示道呢?要以身作則,怎樣以身作則呢?修道不離開心,講道不離開自性。你要人家服你,首先,你自己要做正啊,你要人家跟從你,首先你自己要有這個本事啊。本事不在於高,只在於修養,只在於涵養。

如果你有本事,請問沒有涵養,沒有修養,人家會不會服呀?所以修道最終也是要從基本做起。改毛病,去脾氣,低心下氣呀,是不是?學習低心下氣,還要有禮貌。
道務宏展,要靠大家,對不對?有了“8”你們會想到什麼?(發)是那個發?你們要財力發,還是人才發?(一起發,無水不能載舟)對,有了一樣,就會又貪求兩樣,有了兩樣,就要求三樣。
心不穩,辦事情怎麼能做得好,對不對?心不穩,事情能辦得好嗎?起伏不定,你說咱們可以穩得定這東西嗎?穩不定呀!修道人煉心。修心,修這個的心呀!你如果修這個心,你還沒有辦法穩定的話,即使你修道五年,十年,二十年,那也一樣。

所以為什麼誠其意,定其心?心沒有定下來,就沒辦法穩。辦事情不只靠魄力,還要有一顆心。有魄力,但是心不定,心不穩,那每個人的心中,慢慢每個人的意見就不一樣了。辦事情要穩,不只腳步穩,你的心穩嗎?起伏不定,雖然外表看起來很穩,但是起伏不定當中,你的磁場已經影響到大家了。所以為什麼為師說心念很重要?你們外表看起來都很穩,可是心穩嗎?心不穩,你要知道這個念頭影響了大家的磁場了,所以往往為什麼你們會想,咱們已經盡力了,為什麼還會如此呢?

那請問徒兒,你們的念頭怎樣?請問你們的念頭是如何啊?如果是每個的念頭是善意的,那你們這個道場,很自然這個磁場就是一團和祥之氣。如果每個念頭不一樣,有些是怨氣,有些是嗔氣,有些是生氣,有些是貪氣,有些是慾氣,那你說集合起來會成什麼呢?集合起來就會成不祥之氣,不祥之氣很自然的就會影響每個人的人心啊!

所以為師為什麼要告訴徒兒,你修道你要越會轉念?只是當下這一刻哦,徒兒一秒鐘之中,你這個念頭是不善,你要知道一秒之後,會影響到什麼嗎?以你們的凡眼看,不覺得如何,你們也不覺得影響了別人,你們也不覺得影響著現場啊。可是你要知道,你的一分鐘,他的一分鐘,每個人的一分鐘加起來是多久啦?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每個人散發的這個氣,都是不祥之氣,那問你們接下來的這局面會怎麼樣呢?所以為什麼要守住真心?守住這一刻,守住當下這一顆心當下這一個念頭?你懂嗎?你們不要以為你們自己發脾氣,你不影響別人,就沒事。你不要以為你不向別人發脾氣,你向自己發脾氣,可是你要知道,你這個脾氣,這個戾氣,你這一點的戾氣,你可以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磁場。

我們人與人之間都有一股氣,修道人更要培養的是仙風道骨,可是現在的修道人,已經沒辦法有仙風道骨了。為什麼?因為沒有真實的修心,沒有真實的煉心。為什麼「煉」是」火」字旁呢?修道就好像在火爐當中磨煉,你知道嗎?你們在這個紅塵當中,是不是紅塵當中有太多的形形象象,太多的酒色財氣,太多的五花八門,太多了。所以你們修道當中,就是在天地之間,在世間這個火爐當中磨煉,懂嗎?所以每一個念頭其實會影響到整個的磁場。每一個修道人都有一股氣,那請問徒兒,你的氣是什麼氣呢?你自己知道嗎?你不要告訴為師你自己不知道哦!因為這股氣來自你的念頭啊!你一生當中都在貪,你就是貪氣啦!你一生當中都是邪嘛。你心不正就邪,你一生當中存著邪念,那你就是邪氣啦!是不是﹖如果你的念頭都是善的,你就慢慢地培養你的正氣了。

所以為什麼說妙智慧?為什麼說浩然正氣?請問徒兒你的浩然正氣從哪裡來啊?不是常常說要培養浩然正氣?那問一問徒兒,你修道這麼多年的功夫,你怎樣善養你的浩然正氣?(守住正念)要知道,守住正念,我們沒有辦法二六時中守住正念對不對?二六時中只要有一刻不正,那這個正氣就會消了,懂嗎?你已經培養了那麼多了,可是只要有一刻的時候,你守不正,它已經消了一點,再一刻不正,又消了一點,再一刻不正,它就消失了,就是如此啊。

所以要培養的不容易,要消的很快呀。所以為師常常說,仙佛常常說,可是聽者有聞到嗎?你們都會講。可是為師講是講,仙佛講是講,你們並沒有聞到啊!「聞道不捨」,不簡單。聞道不捨,你就有辦法守住你這個正氣啊!浩然正氣的培養這是來自妙智慧。你每一刻守的都是正念,沒有一刻的邪念,慢慢地培養,那不是一天的工夫,一年的工夫,五年的工夫,曉得嗎?培養這個浩然正氣,是靠你一點一滴去培養。你有稍為一點不謹慎,稍為一點偏了,它就消掉了。消掉了你還要從新再培養起來,你知道嗎?

所以要存有浩然,培養正氣,你才有妙智慧。妙智慧乃是於天地之間,參贊天地之化育。那這妙智慧不簡單。咱們每個人都是有妙智慧,只是多和少而已。也許他的比較少,也許他的比較多,為什麼呢?那就是你沒辦法誠感天地,你沒辦法感應天地,你沒辦法與天地宇宙之間參贊化育,你才沒辦法感受,你的妙智慧才那麼少。其實咱們的妙智慧是廣大無邊的,只要放下。
這有形的肉體,很容易放下,但是無形的徒兒卻放不下。

徒兒往往放下的都是有形的啊!那放得下這有形的有什麼用呢?最主要是放下那些無形的嘛,是不是?這些無形的烏煙瘴氣,這個無形的勾心鬥角、貪嗔痴愛...總之啊,徒兒往往放下都是這個有形的,徒兒你忘記你主要要放下這些無形的慾望、形形象象、形形色色,你才能感應天地。你如果還是有我執、我見,都有我的存在,你就沒辦法與天地感應了。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成仙佛,為什麼你們不能呢?因為你沒有放下這個我執,沒有放下這個「我」。我執、我見、我的心,你往往都是以「我」為中心,你就沒辦法感應天地了。如果你能感應天地,那你自然就能與為師感應了。如果你沒有辦法與為師感應,那你怎麼感應天地呢?為什麼為師說,你要與為師心靈相通很簡單,為師只是取徒兒一個「誠」字,只要徒兒這一點誠,這一顆誠,為師已經幫助你了。不是為師不幫助你,是你沒有達到這個誠。

你沒有達到這個誠,你要為師怎麼幫助你呢?對不對?仙佛純粹的是至誠,仙佛純粹的是真誠,可是你們沒有辦法保證這個誠,你怎麼與為師感應呢?所以不是仙佛不保佑啊,是人沒有辦法達到這個誠,對不對,聽懂嗎?聽懂就要真實的實行,不要只是光講,講是沒有用呀!修道不是用講的,修道是以身去示道。你不需要告訴別人怎麼做,人家看你做什麼,人家就做什麼。人家看你做得好,人家就跟著做得好;人家看你做不好,人家就跟著做不好了,知道嗎?所以,你們站在前面的,你越要小心你的一舉一動,你會影響好多人,曉得嗎?

表面看是沒有什麼,但是人家心裡不服啊!心裡不服,你無形當中就已經考倒他了﹗為什麼說是智慧考呢?這就是智慧考啊!人家看你做不好,就會直接影響他的道心,他已經被你動搖了,這就是智慧考。那是你考他,還是他考你?所以現在不簡單喔﹗考來考去,不簡單喔﹗小心喔徒兒,你考我、我考你;他考來,我考去,考來考去,到底是那一個考那一個?咱們也不知道。末後一著就是如此,末後一著善惡就是如此,已經混合在一起。真修真辦,還是假心假意,全部混合在一起。但願徒兒保持你的這顆善念,善培你的正氣,那你自己才不會踏錯路,曉不曉得?若是你有正氣,你也不怕人家有邪氣,對不對?邪是不贏正的,對不對?反而你用你的正氣去影響他。

要平均,容易嗎?要公平容易嗎?咱們看看我們的五指,是不是都有不平,對不對?所以要達到公平簡單嗎?不簡單啊!但是上天還是公平的,徒兒要學習上天的這顆公平心啊!你看咱們十根手指,平均嗎?可是你要知道,上天對每個眾生是公平的,上天對每個眾生是沒有對待的,可是為什麼你們的手都不平均?所以是不是要自己反省自己?你要反省自己,你才能效法天地。看到你的手都不平,那你就知道那是自己的不平,那你要學習上天的公平。如是能學習到上天的公平,那就能取天心啦﹗所以為什麼要以天心為心呢?就是因為」公平」這兩個字。能夠做到公平兩個字,就是」公正」了。你能夠做公正,你就是有天心了。如果不正,那就是人心,不平乃是人心啊,懂嗎?

懂了就要自己反觀自己。所以為什麼要觀自在菩薩?那請問[菩薩]在哪裡呢?就是這自性菩薩。[觀]自在的菩薩,你不要[觀]別人。你不要[觀]那個十萬八千里的菩薩。你也不要去[觀]觀音菩薩,是自己的自性的菩薩,懂嗎?

(老師改正訓文)這個」無嫡」是什麼意思?(無嫡是沒有後代)竟然他們文書還會整理這樣子出來,實在是!所以仙佛的訓文,你要寫之前,你要想一想,那有可能會這個」嫡」呢?這一些嘛,白板已經改第二次了,可是還會出現這樣子的問題,你知道哪一些的問題嗎?校對的問題。所以,為什麼有時候訓文會有錯誤呢?仙佛已經改了第二次了,你們還是錯誤出來,所以是你們校對的問題,所以要反省嗎?沒有反省那麼嚴重啦,要檢討嗎?要哦﹗所以以後訓文發現有問題的時候,不要隨便寫,因為是很糟糕啦,明明不可能是那個字,對不對?那寫了不是很糟糕嗎?所以仙佛已經改了,抄的人沒有校對過,他就把它寫進去了。然後整理的人嘛很單純,沒有想清楚,就把它寫下去了,這樣明白了嗎?以後知道怎麼做嗎?是不是要更嚴格?因為不嚴格會影響到好多人是不是?一句話可以影響好多人,那大家不是說你們的問題哦。每個會說誰的問題?(仙佛)對不對?那不是你們害了仙佛嗎?

愿大力就大,以這顆至誠的心你才能感格天地,你才能得到無邊的福德啊!所以這個要修持不簡單,一點一滴慢慢去培養,而且不要讓它一點一滴的消掉。一點一滴的消掉,那就前功盡棄了。那麼不簡單走來了,為什麼要一點一滴的把它消掉呢?是不是?所以念頭要很小心!
咱們常講一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是也不要忘記,人虧天不虧,建功立德,九玄七祖就沾光了,你肯定嗎?在咱們的凡世當中,紅塵當中,咱們要相信命運。每個人都有累世的業債,當然你不能替你的家人還,你的業債要你自己了還,他的業債,要他自己了還,所以為師告訴你,道理很簡單,以大體來講,若是此人還在世,他的業債,他的冤欠,要他自己了還,你們幫他的只能功德迴向。

因為咱們累世因果是個人的,個人因緣個人了,個人業債個人了,為什麼說夫婦到黃泉路上不相認呢?因為離開了這個世間,各走各的。所以只要子孫揚名後世,建功立德,那這個功德很自然就會迴向了。所以你的九玄七祖是怎麼沾光,就要看你們子孫功德做得如何。子孫功德做得越多,九玄七祖就越沾光。他們的昇降關鍵,他們是否昇還是降,就要看你們在世的子孫修道當中,你們迴向給他的功德多少。所以你們的一步錯,一步偏差,他就降了。若是你們積極行功立德、了愿,他們就昇了。所以他的功德是憑著你們子孫給他的迴向。所以人虧天不虧,相信為師這句話。

只要你們都是在道場修道辦道,只要憑著一顆真誠的心對為師,憑著一顆真誠的心對上天,上天不會辜負你們每一個人的。無形當中,其實你們已經擁有了。所以只要好好守著你們的愿力,好好的來了你們的愿,好好的建功立德,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若是子孫長大,都是眾善奉行,那很自然是光耀門楣,自然是沾到天恩師德。既然在世都沾到天恩師德,那為師問你,他不在人世,也是沾到天恩師德嗎?那是真的沾到天恩師德,不可能你們沾,他不沾。所以,這是連接關係的,所以為師要徒兒修道,你們真的要踏踏實實去修,因為你們所修的,關係到你們的九玄七祖。所以憑著你的一顆誠心來走這修道路。行善是為了大家。行善是利益眾生。那功德很自然也是迴向給他。無形當中不需要你們去判斷,不需要你們去評論,上天自然會給你們一個公道的,明白嗎?不要擔心那麼多,一切上天會自有安排,上天不會辜負任何一個有心人,懂不懂?

為師是大濟公,徒兒是什麼?(小濟公)徒兒是不是要替師分憂代師勞?為師講這句話,可能班員比較沒辦法感受,但是辦事人員肯定有感受,要承擔嗎?(要)
徒兒你要知道,處處讓人是廣種福田。有時候吃一份的虧,但是你得一份的福德。不要以為佔人家便宜很好,你佔別人便宜,其實吃虧的是你自己。你有一分的退讓,你就得一分的受益。所以不要以學問而傲人,一切為謙,謙者受益。你學問再高,可是你沒有修養,人家會喜歡你嗎?你是碩士、博士,可是你走路的時候,頭高高的,高的人你就看,低的人你就不看,這樣人家喜歡嗎?(不喜歡)一切為謙,以心為謙。

修道就是一關一關過,克服了一個障礙,才能踏入另外一個高峰。所以一層一層慢慢的求上進。你沒有過了這一層、這個階段,你怎麼過第二個階段呢?沒有過第二個階段,你怎麼能過第三個階段呢?所以心境的提昇,就是如此一層一層的來提昇。克服一個困難,你就已經經驗了一次;經過了一個考驗,你就成長一次了。經過了一個危險,那你才知道平安的滋味多好。人生沒有平平坦坦的,對不對?(對)哪一個人是順順利利到現在呢?有嗎?沒有!這就是人生。修道也一樣,修道是效法聖賢仙佛,修道是學習聖賢。那請問:有沒有無功德之仙佛呢?(沒有)所以修道很簡單,第一個基本就是修心。每個人都有脾氣,每個人都有性格,這就是」人」。那你有沒有看過會發脾氣的仙佛嗎?(沒有)所以為什麼人和仙佛會差那麼遠?是不是這很簡單而已?那你們自己想想看,對不對?我聰明的徒兒這一點大家會想得到對不對?
修道要修自己,但是也要照顧家人。所謂修身還要齊其家。

糖果是甜的,對不對?但是也有酸的。人生就是如此,酸甜苦辣。
廣結善緣,就廣種福德,所以有為而為,那是真還是假?(假)那無為而為呢?(真)知道嗎?為師要徒兒修道是要無為而為。
為師在宋朝的時候,就是廣結善緣。廣結善緣,你的人緣才會好,曉不曉得?你要廣結善緣你才會有貴人。

要廣結善緣,上天不會辜負你們。盡能力,為師取你的一份誠心,為師取你的一份真心。無論眾生多好多壞,你也要廣結善緣。因為佛性是平等的,要記住這句話。廣結緣,才能得到福田,懂嗎?(懂)

吃了一點點苦,那不是很苦,你那一點點苦只不過是為師的微不足道之苦。所以,修道沒有經過磨煉沒有辦法成長。修道沒有經過歷練沒有辦法成長。所以擔起這個責任不簡單,但是默默當中,很多人都在幫助你,很多人都在扶你一把,為師在默默當中都正在幫助你們,曉不曉得?愿大力大,懂不懂?(懂)

咱們講課是要先講給自己聽,再講給別人聽,那才是真正講。懂嗎?不要只講給別人聽,不會講給自己聽,曉不曉得?要互相地鼓勵,懂嗎?
各人有專才,而且你還要提攜後面的,因為人才濟濟,人人有事做。你要培養後面的,就要培養自己的耐心,你要靠時間,慢慢的去接近他們,教導他們。而且教導人家,教人家不簡單,要有耐心,要有這個火候。沒有這個火候不行啊,懂不懂?徒兒要先想想自己再想想別人,懂不懂?
希望徒兒們,你們的心胸要像大海那麼寬大,曉不曉得?(曉得)不要斤斤計較,為了一點點小事而發脾氣,為了一點點小事而和人家爭吵,為了小小的事情和人家你爭我奪的,這樣有意思嗎?(沒有)人生短短幾十年,你何必計較那麼多呢,對不對?讓一讓人家,那不是很快樂嗎?他快樂,你也快樂,對不對?(對)人家爭,你也爭,你們互相都不快樂,這樣好嗎?
徒兒要好好保持這顆心,懂嗎?要盡自己能力而為,好不好?徒兒要好好保持自己,曉得嗎?徒兒要多拜拜,做功德,曉得嗎?徒兒盡能力所為,曉不曉得?你遇到一點點挫折,你不要退步了,曉得嗎?修道一定是有磨煉,修道一定是有考驗,你才能更加有信心,你將來更加堅定,懂嗎?

徒兒,你的路要自己走,曉不曉得?為師幫助你,那麼徒兒你要自己幫助你自己呀!懂嗎?

徒兒,要多提攜別人,要多謝別人,曉得嗎?徒兒要明理,盡你自己的能力所為。徒兒多做功德,多佈施,多幫助別人,懂嗎?

好了,徒兒只要你們有心,仙佛會幫你們撥轉,盡能力所為,徒兒要低心下氣,要互相鼓勵,多多學習,互相容忍,凡事多為別人著想。有時候一句話,也許讓人家會很難受,你們要想到別人的立場,懂嗎?徒兒要堅強自己,曉得嗎?幫為師擔起負責不簡單啊!你們要堅強啊!懂不懂?

徒兒慢慢來研究,慢慢參悟,慢慢體悟,好不好?

南極仙翁慈示白話訓
很高興呀﹗有遊戲玩又有水果拿。拿到水果高不高興?拿到水果的下一刻要做什麼?(傳給下一位)既然拿水果拿得這麼高興,那為什麼還要傳給別人?希望把快樂傳遞給每個人是嗎?真的是這個心嗎?還是幸災樂禍的心?我們要秉持著一顆把快樂傳遞給別人的心,曉得嗎?人家拿了蘋果,你替他快樂,也給他鼓勵。那拿到水果要勇敢的怎麼樣?(站起來)對了,要面對現實,這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不管遇到任何難關,我們還是要勇於面對,這才是勇敢的人生。曉得嗎?(曉得)

進來佛門,我們就要學習,對不對?學習什麼啊?(做人的道理),要立志向,也要建立良好的品格、人格,來面對未來的人生。所以在遊戲中很快樂,可是也要體會其中的每個遊戲都有它意義的存在,不要玩過了就算。這種快樂的心情,要保存到下一刻,任何一個時刻傳遞給任何一個人。不要玩過後,快樂的心情就沒有了,然後期待的就是煩惱的心情。快樂要與人家分享,不要只是懂得把煩惱分享給別人,而快樂就不懂得分享。

快樂與人家分享了,心情如何?更快樂。付出了,一定會有收獲嗎?不一定,是不是?(是)一定有收穫,只要你心裡不去強求,那一定有收穫。如果你付出了,心裡卻強求著要收穫,那個收穫並不一定會得到。所以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心為出發點,曉得嗎?
明白「萬年紅」的意思嗎?(一萬年都是那麼紅)對啊﹗一萬年都是這麼紅,那怎麼樣才能保持一萬年都那麼紅?要持有堅?的心才能保持到一萬年,所以就勉勵你們這顆道心,這顆學習的心,這顆快樂的心,都要保持到一萬年。

做得到嗎?(指調寄萬年紅的訓)。(在學習)努力地去學,努力地去做。不做到十分,最少也要五分,因為這是做人基本的禮貌,都要學會,那就已經達到了。唱得好不好?(好)志氣高不高?(高)趁年少的時候,就要把志向立。志向立得高不高遠就看個人了。既然今天有緣入佛門,就要好好的珍惜,去學習,把道場所有好的東西都學起來。學在你的身上,當然是有好處啦,對不對?(對)改變氣質,每個人看見都會稱讚,讓你的品格,人品更上一級啊﹗人品有了聲望,那你辦起事來是不是比較好辦?(是)人品有了聲望,那每個人對你會更尊敬﹗你有了地位,你才能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自己的使命辦好。所以從小父母、老師教你就是要立好品格,所以進入佛門也是一樣,好好學習,珍惜這次的機會,曉得嗎?

當你在學習的過程中,當然會遇到挫折,有考驗。但是你們要懂得勇於面對,勇於站起來,那你才能過了關。人生的關卡是一層一層的過,沒有說人生就是平凡,就是平順。如果不經得起磨煉,就開始被淘汰,就退了一步。經得起磨煉,那你就更上一層。世間多少東西還不是被磨煉而來,就像你們最喜愛的鑽石,它也是被磨啊磨,才會磨得這麼亮麗,價格高不高?(高)因為它經得起磨煉,所以價格自然就高。如果把一塊石頭給你,你要不要?(不要)對不對?毫不起眼,因為它沒經過磨煉,所以價格就沒有如此高。經過磨煉,價格才高,所以你們人品也要經過磨煉,才會有高價值,曉得嗎?

話沒講完就講完它,人沒做全就做好它,曉得嗎?不能做一半,不能半途而廢。廢了就不能動,不能動就如死人般,對不對?毫無作用,所以人生這條路充滿了挑戰,充滿了趣味,需要靠你們好好的去探索,好好的去品味,其中酸甜苦辣,你們都要嚐盡,才算走盡這條人生之路呀!曉得嗎?(曉得)
來到這裡快不快樂?歡不歡喜?你認識你的同班同學嗎?(不認識)不認識還坐得這麼密呀﹗給你一個機會好好的去認識對方,祝褔對方,真心真意的祝福他人。每次都希望人家祝福我們,對不對?那你們也要不吝付出真心真意的祝福他人,好不好?
一年的開始就快要到了,新的開始有新的希望,所以新的開始也要帶快樂給人家,好好祝福你們隔壁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好不好?大家一起祝福大家。只要你認真的去做,對社會有益的,對人有益的,只要你用心去做都會成功,曉得嗎?不傷天害理的事都能成功,只要你有這份堅心、恆心,持續的做下去,不要半途而廢,那就一定能成功,你只要去做就可以了!

都認識這班的同學嗎?(認識了)修道就要有人情味,是溫暖的,在修道的這條路上,它是充滿著溫情,不是冷冰冰,冷漠無情,曉得嗎?(曉得)所以來到這裡見到人就要問聲好,送上一句祝福的話,不要冷冰冰的。
你們擔的使命簡不簡單?(不簡單)不簡單呀﹗都是為了誰?全為了大家,全世界的人。所以要好好擔起你們的責任、使命,好好的把它完成下去,不要半途而廢。
在道場上大家都要同心又協力,把這個使命完成。不要遺漏了任一個人,那個人跑掉了,我們再把他拉回來,好不好?(好)
這個歡樂的氣氛要一直的持續下去,這個使命也需靠大家完成下去。記得自己的使命,記得把快樂傳遞給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把你的快樂也傳給人家,不要把你的快樂建在別人的痛苦上。你快樂大家都快樂,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曉得嗎?快樂是快樂,可是不能得意忘形。快樂的時候,還要有警愓之心,不要快樂人就懈怠下來,這並不合乎快樂的真意,大家祝福大家,大家牽大家一起走,好不好?再見﹗

【法會側記】

步入二零零二年,前賢們又忙著策劃籌備今年度的第一班法會。一月十九日一早,大家帶著欣喜的心情踏入佛殿接受法雨的滋潤,學習聖人的精神。

講台上,講師一位接一位努力地把真理福音傳播給大家。班員們也越聽越法喜,個個如沐春風。就當講師要宣講【靈性的印證】時,我們殷盼的活佛恩師慈悲借竅臨壇,會晤凡塵的愛徒們。

老師邊批訓,邊把水果分給幾位前賢。老師批送了一首輕快的善歌,調寄【走在鐵路旁】。歌聲一響起,老師要手拿水果的前賢把水果傳給鄰座的同修。瞭亮的歌聲一句接一句,水果在班員中一手傳入一手。講師一喊「停」,此時,手中拿到水果的前賢便要勇敢地站起來。老師慈悲,希望大家能借機明理,藉此遊戲能覺悟到不管有怎樣的人生際遇,也要保持著快樂的心情,勇敢地去面對。

在一片歡愉聲中,南極仙翁也慈悲借竅臨壇。仙翁批了一首善歌,調寄《萬年紅》,要大家把快樂保持一萬年。仙翁慈悲叮嚀道:「人如鑽石般,必須經過磨煉才會有價值。」仙翁再送一首善歌,調寄【大家恭喜】。仙翁要辦事人員和班員都互相認識,見面時要問好,時時把熾熱真誠的心掏出來,溫暖大家。大家也開始唱起新年歌,向四周的前賢握手問好。歌聲、問好聲,再加上流自大家心中的一股熱、一份真,使佛殿洋溢著新年的氣息,大家的心都沸騰著。

接下來,老師要班員各自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然後和鄰座的前賢交換。老師此舉實是用心良苦,希望借此能讓班員學習到平常心,把自己所喜愛的拿出來和他人分享。

批完了【承擔篇】老師要所有願意替師分憂,能夠承擔三曹大任的講師辦事人員出列,把心愿講出來,然後再向班員講一句鼓勵的話。一句能讓人感動的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可以改變他的心情,甚而改變他這兩天來法會的心態。所以老師叮嚀吾等必存好心,說好話,誠於衷,形於外。

老師把善歌,調寄【大海】批完後,歌聲再次響起,又是師徒道別的時候。縱有萬般不捨,千般無奈,恩師仍如慈父般再再叮嚀,句句慈語緊扣著大家的心。這一次,我們在歌聲中答應了恩師–傻徒們會更堅強。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