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你修的是哪個心?

點心者,非點心,是名點心。
修行者,非修行,是名修行。
(文/菩提一葉)

jue

這個時代的流行詞是甚麼?
——修行。
很多人都把修行掛在嘴上,
他們淡定而超然地微笑,
他們自戀而迷醉地張望,
他們一知半解卻妄加議論,
時不時在微信上發表感悟,
大量轉發心靈雞湯式的美文。
他們陶醉於玄想的快感,
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禪理」,
以及矯揉造作的「靈性」文字,
顯示他們的心修得多好,
境界修得有多高。

chang1

實際上,他們雖然自認為在修行,
卻連佛法的一點皮毛都沒觸到。
他們聲稱內心平靜而喜悅,
其實只是一種自我麻醉和逃避,
當煩惱真正來臨的時候,
他們立馬就被打回原形。

image

修行講信、解、行、證,
很多人卻是盲信、誤解、無行、不證。
一味玩弄文字的美感,
沉迷於虛幻不實的玄想,
或是麻醉人心的「雞湯」文字,
誤認為這就是「修行」,
卻不知自己陷入了文字障,知見障。

dangxia

禪宗有這樣一個故事:

唐代高僧德山宣鑒禪師,早年出家後精通佛經,尤其善解《金剛經》,因為他俗名姓周,所以人稱「周金剛」,他非常自負,認為學佛之人有沒有學問,他一問便知。後來,他聽說南方興起了禪宗,提倡「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認為這是外道邪說,於是他挑著一擔他註解《金剛經》的著作《青龍疏鈔》,從四川出發,往江西而去。

有一天他路過澧陽,見到一個老太婆在賣餅,於是想停歇買餅充饑。不料這個老太婆是個禪婆子,懂禪,看到德山洋洋得意的樣子,先來個引蛇出洞,問他所擔何物;德山回答是註解《金剛經》的著作,禪婆子就語出機鋒、一招致命:

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答得出,就送你點心。如果答不出,就去別處吧。《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你點的是哪個心?

這一問如同當頭一棒,德山張口結舌,冷汗直冒。

在這一刻,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有的思維議論和經典名言全不管用。因為此時的語言已脫離了常規的邏輯,把你的思慮完全截斷,就像拿把槍指著你的腦門子,由不得你分辨解釋,直接逼拶你的身心性命!婆子的點心和德山此時的心,纏繞糾結在一起,怎麼答?怎麼說?說即不是,動念即乖,都是錯!

ximie

你點的是哪個心?
當下一心在哪裡?
不要思考,不要推理,
不要搜百度,不要翻微信,
就在當下,直接去體悟!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不要再迷戀文字的邏輯與美感了,
文字不是道。
不要沉溺於心靈雞湯的麻醉和催眠了,
雞湯不是藥。
如何才是了悟生死之道?
如何才是解脫煩惱之藥?
如何才是你的本來面目?
你修的到底是哪個心?
快說!!

z1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