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的禪道

你現在感覺如何?我不知道你覺得如何?但我覺得有如剛剛上完廁所般暢快。我已經老了,得常常上廁所。即便是我很年輕的時候,這方面也比其他人來的頻繁,有時候我因此而有一點優惠。當我開始在永平寺參學時,於旦過寮禪坐——在日本,要進入一座禪寺,須先連續打坐數日——我可以跑廁所而沒有自我良心的譴責,因為我必須去!我非常高興去廁所。我想,如廁之道,是一個看待我們修行的好方法。

五代時,文偃創立雲門一宗。早年廣覽諸經,深究四分律,後遍訪高僧大德,參究印證。他經常以一個字來截斷學生的妄想情識,禪林稱作「雲門一字關「。又以」絕斷眾流,不容擬義,凡聖無路,情解不通」為雲門宗旨,其風格高危險峻,門人德山緣密概括為「雲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也許是第一個把修行和廁所關聯的禪師。有人問他你的修行時甚麼?如何是佛?他說,廁所紙。事實上,現在我們用廁所紙,當時他說的是,你在如廁後清潔自己的東西。(雲門因僧問,如何是佛。門雲,幹屎橛——清糞便的短木片。參《禪宗無門關》)這是他的話語。其後,許多禪師都思索修行這則公案,甚麼是在如廁後清潔自己的東西?為甚麼他要這麼說呢?

yueli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裡,我們吃下許多事物,好的壞的,特別的簡單的,可口的難吃的。接下來,我們得上廁所。同樣的,在填充我們的心之後,我們修習禪坐,不然的話,我們的念頭最後會變得很不健康。在研習某事之前,讓自心清淨是必須的。就像是在白紙上繪圖,如果你不同幹淨的白紙,你不能畫自己想畫的。所以,很有必要回到你本來的狀態,你無所見,無所想之處,然後你將明了你在做甚麼。

你修坐禪越勤,對每天的生活就會越感興趣,你會發現那些事物是必要的,而哪些不是。甚麼地方應該矯正,以及甚麼地方應該加強。因此,經由修行,你將知道如何組織自己的生活。這是說,去準確觀察你的情況,清淨你的心,從你的本然起始點開始。這便是像上廁所一般。

我們的文化奠基於去得到,或積聚種種事物的觀點之上。例如科學是知識的累積,但我不知道是否有一位現代的科學家比十六世紀的科學家還偉大。不同之處,只在於我們累積了甚多的科學知識。這是好的,同時也是危險地。我們有被一切積聚的知識給埋葬的危險,有如試著要生存,但不去上廁所。又好比我們在污染的水池空氣之中游泳,卻大談著污染。同時間,我們幾乎難以從我們的只是污染中存活下去。

我們都曉得如何不執著自己體內的某些東西,而去上廁所。當我們明白我們原來已經擁有每一件事物,將不會再執著於任何事物。事實上,我們擁有一切,即使不登陸月球,我們已擁有它。若我們嘗試登月,那表示我們不認為月亮是屬於我們的。

如佛陀所開示的,我們的心與萬事萬物同為一體。在我們的心中,一切事物皆存在。如果我們能以此方式理解事物,就能理解我們的活動功用。去研究某件事物,是去欣賞某件事物,去欣賞某件事物,是不去執著於該物。當我們不執著於事物,所有事物都是我們的。我們的修行是去了解這種大心。換句話說,去超越每一存在,包括我們自己的存在,並且讓我們自身如其作用而作用。這是修習坐禪。當我們修習坐禪時,實際上清除了自己各式各樣的執著。

ai

我們非常畏懼死亡。然而,當我們益加成熟,便能領會:死亡總有一日終將降臨到我們身上。若你在年紀輕輕時猝死,那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我現在死去,對我自己或對你們來說都不是太糟糕,因為我已經有足夠的成熟度來接受死亡。我頗為了解自己的生命,怎樣是活一天,活一年,活個六十年或一百年。所以無論如何,當你漸臻成熟,飽含經驗,在此生中吃過許多食物,我想你會高高興興地面對死亡,就像是你會高高興興的上廁所。它就是這樣子的。

一個八十或九十歲的老人,沒有太多問題。就肉體而言,老人受著病苦,但那痛苦並非像你所想象的那麼巨大。當人們年輕的時候,一想到死亡,便仿佛是件極為可怕的事情,所以當死亡來臨時,他們仍然如此想著;但事實上,它不是這般。我們忍受的肉體痛苦是有極限的,心理上也有容量的極限,但我們總以為它是無限度的。我們會有無限的痛苦,是因為我們擁有無限的欲望;佛陀說,那種欲望,制造出我們的各種痛苦。以無止盡的欲望,我們積累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因此我們生出無底的恐懼。

實際而言,假使我們知道怎麼樣來清淨心,便不會有這許多的問題。如同我們每天都要上廁所,我們每天習禪打坐。在寺院生活裡,最好的修行是清潔廁所。不論你到何處,哪一座寺院,你總會發現一個特別的行者在做清潔廁所的工作。我們不僅是因其骯髒之故,所以要清潔廁所,不管它幹淨與否,我們清潔它,直到有朝一日我們能夠這麼做而沒有任何幹淨或骯髒的念頭。若能如此,那即是我們真實的禪修。將這種修行延伸到尋常生活中也許是困難的,但它其實相當簡單,只是我們的懶惰使它顯得困難。那就是為甚麼我們強調耐力,以持續我們的修行。修行不應有間斷;修行應該是一個時刻接著另一個時刻地相續不斷。

daxiang

有些學子非常勤於打坐,卻忽略日常的生活。若其中有人開悟了,他們或者要說,我跟隨一位偉大的禪師而得悟,不管我做甚麼都沒有問題,從好壞之中我已得到完全地自由。只有那些尚未證悟的人們,才執著於好與壞的觀念。這樣說的人輕忽了每天的生活。他們並沒有照顧好自己的生命,不知道如何組織安排生命或是生活應有怎樣的節奏。去了解我們生命的韻律節奏,是去理解我們在做甚麼。經由禪坐經驗,以一顆清明的心明見我們的行為,是有必要的。

我來到美國,因為在日本有許多煩擾的問題。……有時候我訝異自己在這裡做甚麼,然而,當我清晰明見自己所做的,非常誠實和真實的,沒有任何的高估或貶低,我的心便沒有太多的負擔。修習坐禪特別對我幫助甚大。如果不是因為修禪,我不能夠以我舊有的方式生存下來。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修行了,然而,只有在抵達舊金山之後,我才開始真正的,實在地修行。

跟我學禪,你也許覺得相當艱難。我明白我所做的,對你或許是很大的挑戰。但是,若缺乏與其他文化背景裡養成的人做溝通交流,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僅僅從自我中心的,個人的或國家的觀點來理解事物,是我們的弱點,當我們這麼做,便無法真正地發展我們的文化。當文化文明進展到這一個地步,使它健康的唯一方式,便是參與不同人群的文化活動,然後你將更為了解自己,如同我到達舊金山後,對自己體會更多,坐禪也更精。

y1

當你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別人,你能夠做自己。做一個好美國人,是做一個好日本人,而做一個好日本人,是做一個好美國人。因為我們執著於日本人或美國人的方式,我們的心便有如廢紙桶。若你註意到這點,你將明白坐禪的重要性。幸或不幸地,即使你不喜歡它,我們都得上廁所,那帶有臭味的廁所。我很抱歉這麼說,但我想,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就必須上廁所。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