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尊者在《山居滿意歌》中說:「既無親朋為掛念,亦無仇怨相牽纏,如是死於崖洞裡,無悔無恨心滿意。」又雲:「洞內死屍無血痕,洞外杳然絕人跡,如是死於崖洞裡,無悔無恨心滿意。」的確,死在寂靜地方非常吉祥,沒有其他的幹擾,修行也會圓滿成功。
以前學院有一個沃色多吉喇嘛(光明金剛),當時他生了一場大病,但在生病期間也從來不斷傳承。有一次他聽完課回來,坐在自己的牀上,背後沒有靠任何東西,身體端坐而安詳圓寂了。那種死相非常吉祥,如果在一些城市裡,可能有很多新聞記者前來報道。當時很多道友都看見了,他圓寂之後,一直端直地坐在那裡,頭都沒有垂下來。
漢地也有這種情況。五代後周時期,有一位行因大師,隱居在廬山佛手岩。每天夜深時,就有一只麋鹿、一只山雞來睡在他石屋的旁邊,一點也不驚怕。大師平生不收弟子,但附近寺廟的僧人自動供養他、服侍他。有一天大師對他們說:「把窗簾卷上,我要走了。」窗簾才剛卷起鉤上,大師下牀走了幾步,就站立著圓寂了。
蓮池大師對此大加贊嘆道:「貪欲多的人,臨終時更加厲害,甚至爭奪遺產,對世上的財物人事眷念不已。不但是在家人如此,連出家人也有這樣的。如果每個出家人都能像行因大師一樣,一輩子清高凜然,圓寂像游戲般輕松愉悅,不是很好嗎?」
——《入行論》索達吉堪布宣講



















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