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噶舉派

噶瑪噶舉傳承殊勝之處,是上師弟子間以「口耳相傳,以心印心」的方式如一串黃金念珠一般,將殊勝祕密的禪修法教傳遞下去。為表示對傳承上師們極大的敬意,故稱為「黃金珠鬘」。

近傳派的傳承

傳承法系中的第一位上師帝洛巴(Tilopa)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 證悟的瑜加士帝洛巴直接由法身金剛總持佛(Dorje Chang)的報身,領受法教後,他依止了四位上師,接受並融合了四個成就傳承的法教;此法教如黃金念珠般的代代相傳。帝洛巴之後依次為:大學者那洛巴(Naropa),將佛法帶入西藏之大譯師馬爾巴(Marpa Lotsawa),大瑜伽士密勒日巴(Milarepa),曾被佛陀預言的證悟者岡波巴(Gampopa),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迄今傳至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Ogyen Trinley Dorje)。

近傳派的傳承由大成就者「帝洛巴」開始。在他的修行過程中,受到許多偉大的成就者、瑜伽士和上師的指導。據說,他曾在西印度一處叫索瑪普利的地方,絲毫不動地修行十二年。經過這段時間的修行,他獲得了種種成就,能夠面對面從金剛總持那裡,接受教導、口傳和灌頂。

帝洛巴把這些教法傳授給他的學生大班智達「那洛巴」,那洛巴相信他的上師並完全依照上師的指示做任何事。帝洛巴讓那洛巴受到十二大和十二小的磨難考驗後,那洛巴才從帝洛巴那裡得到全部的教授,特別是大手印的教授。

正法再度入藏

在最後一次,馬爾巴前往印度時,他請求他的上師那洛巴給予「空行母的口訣」或「空行母口頭上的繼承」的傳授。那時,那洛巴詢問他:「這是依你自己的意思所提出的請求,或是某人向你要求它們的?」馬爾巴解釋說,他在西藏有一名叫「東巴噶」的弟子,有一次,在夢中被預言到他應該接受並修持空行母的口訣。

當那洛巴聽到這件事,便合掌、拜倒,說出一段著名的詩偈:「在幽暗的北方,猶如日出於冰凍的雪地,就是這位東巴噶,我向此人頂禮。」他所拜倒的人就是無上的「密勒日巴尊者」。

在密勒日巴生命的第一個部分裡,他做了許多惡業。當他認知此事之後,就被恐懼所纏繞,並尋求一位上師。他找到了譯師馬爾巴,完全信賴他,規規矩矩地做馬爾巴告訴他要做的事。為了淨化密勒日巴的業障,馬爾巴令他接受許多的磨難和艱苦,藉由這些磨難,淨化他主要的障礙,並且能接受馬爾巴教學的完全傳授。

在接受這些傳授之後,他差不多花費了整個生命,除了在山中岩石處獨自修法的修行外,任何其他的事都不做。他進行了各種不同形式的閉關,通常稱為六個外面的壇城,六個內部的壇城及六個祕密壇城。他的生命和修行的故事,以及一生中如何達到無上的成就,我們都可以從他的傳記和道歌中得知。

岡波巴

密勒日巴的弟子是「岡波巴」。他曾經是最知名的醫生。然後,他與當時,最負盛名的師父噶丹巴格西學法,並且成為一位精通佛法的比丘。他極嚴格地遵守戒律,因而也成為所修教法的典範。這個時候,他聽到了密勒日巴的事蹟,於是發願不管任何代價,都要找到密勒日巴,向他學法。由於他的願力和努力,他終於成功了。

當剛波巴一見到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即交給他一個裝滿酒的頭蓋骨的杯子(噶巴拉),告訴他喝了它。剛波巴是一名精通戒律的僧侶,他想:「如果我喝了那就是犯戒,如果我不喝,那將是不吉的兆頭,因為這是我第一次遇見師父。」當他一動念,密勒日巴就對他說:「不用想這麼多,喝下去!」剛波巴立刻知道他已經沒有選擇餘地,即刻喝完所有的酒。密勒日巴的評語是,「這是非常好的緣起,這是非常好的兆頭,因為此事預示你完全的接受,而且完全地了解我所要教授給你的一切。」

依照著那次,他們第一回見面所預示的,岡波巴接受完全的灌頂、傳授,聽從密勒日巴尊者的指導,並且信賴他,在一生中達到無上的成就。就從他的時代起,噶舉傳承成為正式的傳授,並以達波噶居,或岡波巴的傳承聞名。他的事業是如此的廣闊以致許許多多傳承的分支出現,所以,噶舉派主要有四大派和八小派。

在剛波巴所有的弟子之中,主要的人物是第一世嘉華噶瑪巴-杜松虔巴大寶法王(三世智-能知三世者)。當他還是學生的時候,他的名字實際叫康波奧色,但是他以他的成就顯示不可思議的能力,特別是他有不平凡的知識和洞察力,因而他被賦予今日所為人知的名字,三世無所不知的杜松虔巴。他能知道過去存在的事物,和任何有情眾生的情況,所有他們現在情況的細節,和所有他們未來生活的細節而聞名。由於那個原因,他的名聲,三世無所不知的杜松虔巴,普傳於整個西藏直到今天。

大寶法王杜松虔巴

大寶法王杜松虔巴的化身,開始由第二世嘉華噶瑪巴-噶瑪巴西,第三世是朗炯多傑,第四世柔培多傑,第五世德新謝巴,第六世的轉世是通瓦敦登,第七世卻札嘉措,第八世密覺多傑,第九世旺秋多傑,第十世秋英多傑,第十一世移喜多傑,第十二世蔣丘多傑,然後第十三世是巴敦都多傑,第十四世是德丘多傑,第十五世是卡恰多傑,第十六世利佩多傑,到現在的第十七世的大寶法王烏金赤烈多傑。

每一世的噶瑪巴都會留下一封預言信,在信裡,他提到他下一次轉世出生的地方、父母親的名字,以及這個將被發現的小孩子的名字和年齡。噶瑪噶舉派的傳承上師如同整串金色的念珠一般,相連不絕,每位上師曾經有過非凡的經驗和體悟,及非凡的學問和成就,這是千真萬確的。甚至不管你是什麼根器,只要能遇到有因緣的傳承上師,聽到他的教導甚或他的聲音,或甚至聽到他們其中一位的名字,即能得到許多的加持、力量和利益。不管那一個人,若能與他們有以上的接觸,將多生多世不會墮入三惡道。

噶舉派四大八小傳承

迦珠派有兩個系統,即「香巴噶舉」和「德波噶舉」,均源自印度傳入西藏。

香巴噶舉 (Shangpa Kagyu)

香巴噶舉是大瑜伽士瓊布南覺 (Khyungpo Nyaljor) 創始。瓊布南覺到尼泊爾時,遇見阿闍黎森瑪地 (Acharya Sumati),拜師學習語文然後去印度繼續參學。他在印度追隨了一百五十多位瑜伽士學習,獲得金剛乘之精髓。他主要的上師是蘇卡悉達(Sukhasiddhi),惹胡拉古塔(Rahulagupta)和尼古瑪(Niguma)即那洛巴的空行母 。他回到西藏後,噶當派大師朗吉塘巴(Langri Thangpa)為他圓頂及授戒。

瓊布南覺在西藏澤區祥(Shang)建了很多寺院,因此他創建的派系以香巴噶舉為名。他傳香巴噶舉法教卅多年,有非常多弟子,他的傳承一直延續迄今。

香巴噶舉的主要教法為勝樂金鋼(Chakrasambhava)、喜金剛(Hevajra)、大乘經典、古夏三馬甲(Guhyasamaja)、尼古瑪六法(Six Doctrines of Niguma)、大手印(Mahamudra)、六臂白瑪哈嘎拉等等。蔣貢康楚大師曾盡力恢復、保存及弘揚本派法教,使本傳承迄今仍盛行於西藏。並因為第十六世噶瑪巴的加持和感召,香巴噶舉在世界各地也都有眾多的弟子。兩位最著名的香巴噶舉大師是尊貴的卡盧仁波切(Kalu Rinpoche)和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德波噶舉 (Dakpo Kagyu)

此派創立者是馬爾巴樂沙華(MarpaLotsawa),他三赴印度,四往尼泊爾,先後他追隨一百零八位導師學習,其中包括兩位印度大成就者彌勒巴(Matripa)和那諾巴(Naropa),他們都是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

馬爾巴從這些大師中學到很多密續和大手印教義,並翻譯很多密續成藏文,故有「大譯師」的稱號。在那諾巴和彌勒巴的教導和加持下,成就了 。回藏後在洛紮的「卓龍」定居下來傳授門徒。他一生沒有出家,除教學生外,還經商、耕種。他把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喜金剛、大幻金剛和其他密續傳給他的徒眾,其中最重要弟子包括密勒日巴(Milarepa)。

密勒日巴是最出名的瑜伽士和大詩人。年輕的密勒日巴修習邪法,用以報復他的仇家。其後,當他認識到他作的惡業,將會為他帶來苦果時,他便決定修習佛法來淨化自己。他曾跟隨多位導師學習,到了三十八歲時,他遇上馬爾巴,做他的門徒。頭六年裹,馬爾巴不教佛法,只給他很繁重的苦役工作例如種田、蓋房等;藉此清除他習邪術所種的惡業。之後,才圓滿地傳授整套密法給他。他的徒眾很多,其中最著名是剛波巴(Gampopa)和力聰巴(Rechungpa)。

剛波巴(Gampopa)原名是達波拉吉 意謂「在達波的醫生」。在二十六歲,當他心愛的妻子逝世後,他毅然出家,在噶舉派(Kadam Tradition)寺院接受噶當教法。三十歲時,他因聽聞密勒日巴尊者的名字心生歡喜決定跟隨尊者,後來得到無上証悟。他建立達拉「甘波寺」廣收門徒設立「叢林制度」;並將兩派所學溶匯在一起,註重實修,以「大手印」為主,形成自己的體系,後學稱其教法為「達波噶舉迦系」。他在「甘波寺」住了三十多年,講經授徒,著書立論,寫下《道次第解脫莊嚴寶論》。因為這派被命名為「德波噶舉 Dagpo Kagyu」。 他的弟子繼承及發揚光大並創始四大八小噶舉支派。

四大支系:

1. 噶瑪噶舉 (Karma Kagyu)

杜松虔巴是「噶瑪噶舉派」的創始人。他在16歲時出家,拜卡當派諸大德學法。30歲始從甘波巴,勤修三十多年得成就。在1147年,在康區噶瑪地方建「噶瑪丹薩寺」。「噶瑪噶舉」傳承因而得名。在1187年,又在西藏拉薩近郊堆龍地方建「楚布寺」,84歲時,在楚布寺圓寂。

杜松虔巴圓寂十一年後,噶瑪巴西(1204~1283) 降生,跟從杜松虔巴再傳弟子奔紮巴學法,奔紮巴在禪觀中,體認到噶瑪巴喜就是杜松虔巴的再來人,駐居「楚布寺」,得蒙古汗王蒙哥封為國師,賜金邊黑帽。噶瑪巴希在臨圓寂前立下遺囑,說密勒日巴尊者曾授記他下世轉生何方,以黑帽傳世,世稱「楚布黑帽噶瑪巴」,追認杜松虔巴為第一世噶瑪巴,噶瑪巴西為第二世噶瑪巴。從此,展開了藏傳佛教「轉世僧侶制度」。

從明朝以來,這支糸的實力很強大,明成祖皇帝因感應到噶瑪巴的功德宏大,特給予封號為﹝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滿妙智慧善普應佑國演教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並賜名﹝如來﹞(藏文:德新謝巴)。所贈的玉璽,即刻有﹝如來大寶法王之印﹞的印文。後更賜黑色金剛寶冠,日後此寶冠成為「大寶法王」之標誌。

2. 沙巴噶舉 (Tshalpa Kagyu)

此派是由喇嘛祥(Lama Zhang)亦名玉達巴宗都達巴所(Yudakpa Tsondu Dakpa) 創立。他生於1122年,主要的上師是甘波巴的親隨第子旺公素謙寧波(Wongom Tsultrim Nyingpo),他建立了公登寺(Gungthang Monastery),並收了很多徒眾。

3. 巴朗噶舉 (Barom Kagyu)

此派是由西藏北部、巴朗打瑪宏忠(Barom Darma Wangchuk)所創立。他由甘波巴處學習而開悟,是甘波巴的親隨第子。因其建立了巴朗寺(Barom Monastery),其傳承亦因而名「巴朗噶舉」。

4. 柏竹噶舉 (Phaktru Kagyu)

此派是由柏母措巴多謝教佈所創立。其中包含教「大手印教義」的甘波巴,並在藏南柏母(Phakmo)建立了一所鄧薩梯寺(Densa Thil),他的傳承被稱為「柏取噶舉」。

他有很多第子如德隆創巴(Taglung Thrangpa)、那佩巴(Naphupa)、寧李碧瑪多謝(Lingre Pema Dorje)等都是他的第子。他的弟子們建立了噶舉的八小支派。

八個小系:

此八派是從帕竹噶舉分出 :
1. 止貢噶舉 (Drikung Kagyu)

此派是高巴積登信幹(Drikhung Kyopa Jigten Sumgyi Gönpo) 所創立他從柏母措巴接受教育,成為一位出色的學者和比丘,當他傳法講學時,多達五萬五仟人到場,其中有一萬出家眾。

他在藏中積功穀(Drikung Valley)建立了寺院,他的派系被稱為「止貢巴 Drikungpa」,他寫了一系列的學術著作剛即(Gong Chig)。此派的歷史中最出名的學者和作家寧瑪派和噶舉派教義的寧仟崩索(Rinchen Phumtshogs)。在止貢,在還有很多止貢噶舉派的信徒和寺院,此派的現領導者是甲供札腥(Kyabgon Chetsang),而在西藏則是甲邦重生(Kyabgon Chungshang)。

2. 德隆噶舉 (Taklung Kagyu)

此派是由創巴達施包(Taklung Thangpa Trashi Pal)所創立。他是柏母措巴的第子,他在德隆穀(Taklung Valley)建立了寺院而得名。他有第子三千,其中出名有雅宏措巴(Ngagurang Tragpal),甘波巴的姪兒生記旺巴包(Sangye Wontragpa Pal),他在甘康(Kham)建立了利和車寺(Riwoche Monastery)。

3. 蔭珊噶舉 (Yasang Kagyu)

此派由柏母措巴的第子耶輸勝記(Zarawa Kalden Yeshe Senge)所創立。他到蓮花生大師和聽聞基礎禪修指示後,獲到證悟。他的主要第子也生巴生於1169年,並在建立蔭珊寺(Yasang Monastery)而得名。

4. 服陪噶舉 (Trophu Kagyu)

此派由教沙寧波車(Gyatsa Rinpoche)和冠登利巴(Trophu Lotsawa Champa Pal)所創立。兩人是兄弟,也是柏母措巴的第子。教沙寧波車建立了「服陪寺」,他們有一姪兒名服陪樂薩華(Trophu Lotsawa),是來自服陪穀(Trophu Valley)的譯師,服陪樂薩華從其叔父處學習受比丘戒,後往尼泊爾跟隨多位印度大師學習,包括出名的班滴達釋迦師利,他著作了很多文獻和建了一尊高八十呎的「彌勒」聖像並放置於服陪寺。

5. 瑞攝噶舉 (Shuksep Kagyu)

此派是由柏母措巴的第子祖其勝記 (Gyergom Tsultrim Senge) 所創立,他建有尼灰瑞攝寺 (Nyephu Shuksep Monastery) 而得名。

6. 依巴噶舉 (Yelpa Kagyu)

此派是由燿耶輸色(Yelpa Drupthop Yeshe Tsekpa)所創立。他建有沙多謝登(Shar Dorje Dang)、羅燿灰 (Lhn Yelphug) 和青登拿等(Chang Tana)寺院。

7. 麥山噶舉 (Martsang Kagyu)

此派是由馬爾巴寧仟羅灶(Martsang Sherab Senge)創立。

8. 竹巴噶舉 (Drukpa Kagyu)

此派是由柏母措巴的第子寧科巴(Drupchen Lingrepa Pema Dorje)及寧利巴的第子香巴基亞(Chöje Tsangpa Gyare Yeshe Dorje)所創立。此派最後變為上、中、下竹巴噶舉三支派:

  • 上竹巴噶舉 – 托竹 (Toddrug)

此派是由葛香巴剛波多傑(GodTsangpa Gonpo Dorje)所創立。他為香巴基亞的第子,證悟很高,過著簡樸而刻苦的生活,他收了很多第子,包括有奧應巴(Ogyenpa)、恩剛巴(Yangonpa)、超嘉巴(Chilkarpa)、尼寧巴(Nertngpa)。

  • 中竹巴噶舉 – 巴竹 (Pardruk)

寧利巴有很多第子,他在拿普(Naphur)建有寺院,他的第子香巴基亞是位出名的導師,他建了「朗波寺」和「那朗寺」後,便往一處名為「南記普」的地方去建寺。當他和隨員到南記普(Namgal Phu)時,他們看見天空上有飛龍在飛舞。在西藏,龍的讀音是「竹」(Druk),那飛龍代表吉祥的徵兆,因此,那寺院和他的傳承被稱為「竹巴」(Drukpa)。

其後,此傳承相繼出了很多大學者,包括有生記多謝、撲記巴和柏馬嘉波。柏馬嘉波是「竹青」(Drukchen) 的第四次轉世,即「香巴基亞」的轉世,被稱為「冠京」,意是無所不知;並在近藏邊界建立了升格叢林寺(Sangngagm Choling Monastery),此寺成為「竹青」轉世傳承的主要的地方。 另外,還有兩個轉世傳承來自柏馬嘉波-柏琛旺波 (Pagsam Wangpo) 和雅旺南教 (Ngagwang Namgyal),後者前往不丹(Bhutan),成為該國的精神領導者,而他的傳承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教派。

  • 下竹巴噶舉 – 麥竹 (Meddrug)

此派是由香巴基亞的第子羅利巴打旺速 (Lorepa Darma Wangchug) 所創立。他建有胡利寺 (Wuri Monastery) 和勝祖利寺(Sengerl Monastery)。

你可能會有興趣

感恩護持《菩提資訊庫》 正法的傳承主頁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