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幾天都加班,我那不再年輕的脖子開始堅決抗議。
本想找個熱水袋敷敷了事,一旁老公卻不同意,不斷催我趕緊去看醫生。
於是,一連串的掛號、候診和拍片子,折騰了我整整一個上午,最終換來一份「頸L5-L7輕微骨質增生」的專業診斷。
聽著那個滿臉小痘痘的醫生煞有介事的解釋:「這就是說,你脖子裡面從上往下數第5塊和第6塊,還有第6塊和第7塊頸椎骨之間的軟組織發生了輕微的擠壓、變形……」我狠狠地白了一眼老公——這跟說我脖子疼有甚麼區別?
「有區別,」老公也毫不留情地回敬我一句,「至少現在你可以去單位開病假條了!」
也對,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自己身體的疼痛,無論多麼強烈,多麼難以忍耐,都需要醫生的一筆簽字,才能疼得合理合法。
就好像我曾經的一個來訪者,電腦包裡永遠放著血壓儀和溫度計,而且幾乎每天都要拿出來檢測身體情況;然後在發現自己「按照標準很健康」之後,十分沮喪地嘆一口粗氣,再打起精神繼續繁忙地工作。還記得有一次,我逗他說:「其實你挺盼著病一場的,是嗎?」惹得他先是條件反射般地厲聲反對,然後又在我似笑非笑的註視中,一點一點地撒了氣。
不生病,就不可以休息嗎?
是誰,剝奪了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喘口大氣的權利?
不只聽一個人說過,休息會帶來羞愧,好像自己「真的做錯甚麼」;也見過不少職場上的精英,歸納成功就是「永遠比別人多做一些」;甚至在某公司的員工培訓會上領教到,「當你感到舒服的時候,你就危險了!」似乎活著就是一件苦差事,簡單快樂就是不應該。
誰讓這是一個忙碌光榮的時代呢?每個人都活得好像一只陀螺,不停地給自己快馬加鞭,擔心一旦停下來就被宣告GAME OVER。可就算停下來又會怎樣,伏在大地上,美美地睡過一覺之後,明天我們還是可以站起來接著玩啊!
最近正在讀多爾多(上世紀法國著名的兒童精神分析師),她指導父母們要培養孩子信任自己的身體,不要強制孩子一定要在確定的時間去睡覺,而是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幫助孩子洗完澡,換上睡衣,然後任他們自己在臥室裡繼續游戲。同時在孩子喜歡的角落鋪好一塊厚墊子,等他們睡著了以後,再把他們抱到睡牀上。吃飯的問題也是如此,孩子們需要體會自己身體的飽與饑,而不是成為一個忽視身體信號的食物處理機。
也許,只有這樣長大的孩子,才會對自己的身體經常有所意識,且倍加珍惜。而不像我們這樣的大多數,只把身體當做天然的工具,或者頭腦的奴隸。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也特別送給那些「盼著生病才肯休息」的才俊們。
說有一個英年早逝的精英,見到死神來臨,忿忿不平地抱怨說:你為甚麼不提醒我一下?要是知道只有這麼幾年好日子,我一定不會像當初那麼拼命……我還沒有和愛人花前月下,也沒有享受過為人父母,甚至連樓下半年前新開的水煮魚,還都沒有抽空去嘗一下!
對面的死神也十分委屈地回答道:誰說我沒有提醒你?這些年來,我接連不斷地在你身上投放疲憊、困倦、煩躁和焦慮,可你從來都不把它們當回事,也從來不願意用休息來驅逐它們。沒辦法,今天我只好親自來了——你怎麼能說是我沒有提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