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們人類擁有長舌。坐在那裏,突然你的舌閃了出去,來到海里: 你想喫海鮮。接著,它又在全世界閃來閃去: 你想喫外國美食。你必須訓練你的舌,使它縮回正常的尺寸。”
§“你喫東西時,要把心放在呼吸上,觀想爲什麽喫。如果你只爲了食物的口味而喫,那麽你喫的東西會傷害你。”
§從美國旅行回來後,有一位弟子問他是否在那裏喫過披薩。他說,喫過了,而且味道不錯。這使跟隨他出訪的一位弟子很喫驚,他說:“您只喫了兩口,我們還以爲您不喜歡。”
他答道:“兩口夠讓我喫飽了。你們爲什麽要我喫更多?”
§有一次,一位剛隨他習禪不久的婦女決定做一些食物供養他。爲了確定食物是他喜歡的,她直接問道:“師父,您喜歡什麽樣的食物?”
他答:“夠得著的食物。”
§周五夜晚,阿姜放的一群弟子們坐在一輛小型卡車的後車架上,從曼谷開往達摩薩地寺。另一位跟他們在一起的弟子帶了一筐桔子准備供養寺裏的比丘。路上開了一陣,有一位弟子決定那些桔子看起來實在太好了,於是想出以下一番辯辭:“我們都是師父的孩子,是吧? 他不會讓我們挨餓,是吧? 因此,誰不喫一只桔子,誰就不是師父的孩子。”
這群人當中有些守八戒的,因爲過午不食,得以逃脫這張羅網。其他的人,雖然有幾位對喫原本是供養比丘的食物感到不妥,但個個自己拿起桔子喫了。
當他們到達寺院時,把事情經過告訴了阿姜放,他立即批評他們說,把供養比丘的食物,在交給比丘之前拿走喫掉的人,將會在來世重生爲餓鬼。
這群人中一位婦女被這話嚇著了,她立即回道:“可是我只喫了一瓣!”
阿姜放答道:“那麽說,如果你打算做餓鬼,還是趁著有機會喫個飽吧。”
§1977年雨安居期間,來自雷勇城的一對夫婦幾乎每晚都來寺院習禪。奇怪的是,他們在禪修過程中,不管發生什麽事,總是對兩人同時發生。
有一次他們同時發現自己喫不下東西,因爲兩人心裏都被一種食物的污穢感所占據。這種感覺持續了三四天,也不覺得虛弱、饑餓。於是他們想知道自己的禪定達到了什麽階段。
當他們再訪寺院時,對阿姜放提到了這件事,他讓他們坐下來禪修,然後告訴他們:“好,觀想食物,看它是由什麽組成的。元素,是吧? 你的身體是由什麽組成的? 也是同樣的元素。你的身體元素需要食物裏的元素,才能繼續生存。因此何必對食物的污穢這麽激動呢? 你的身體更污穢。佛陀教導我們觀想食物的污穢,是爲了使我們克服對它的癡迷——不是爲了使我們喫不下食物。”
他們的厭食狀態就此結束。